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貿企業盼政策更“接地氣”

  • 發佈時間:2014-10-27 22:30:3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吳力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是一次訴説。他們對利好政策雖多但難以落到實處有些不滿,他們對投資公司太看重企業光鮮數字以及快速回報産生質疑。誠如他們所言,如果政策無法惠及企業,又有何用;如果用短淺的眼光投資,必然難以發現“曾經的馬雲”。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支援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19號文),隨後各省市相繼出臺落實舉措。但政策是否真正落到實處?外貿企業還有哪些政策期待?

  國際商報記者在第116屆廣交會採訪時發現,雖然主管部門出臺的利好政策較多,但仍有一些政策和企業運作實際不符,使得政策難以真正落到實處,亦無法惠及企業,外貿企業期待政策能進一步優化。

  政策落實須與實際協調

  “這些材料我們拿不到,出口退稅也就辦不了。”山東一家建材公司的銷售經理黎先生向國際商報記者反映説,公司有生産工廠,在銷售上既有直接出口業務,也有通過外貿公司出口的業務,但後者辦理出口退稅幾乎不可能。

  黎先生表示,在辦理出口退稅時,工作人員會要求提供公司和外國客戶之間的憑證等材料,沒有這些材料便無法辦理出口退稅。“我們基本不可能向貿易公司的客戶拿材料去退稅。”

  “我們是出口企業,生産環節花費的資金和精力很多,卻拿不到退稅,這不合理。”黎先生沉思片刻,直言道,“退稅政策和企業實際操作的貿易規則之間還存在差距,這會給企業帶來不小的資金壓力,政策也需要優化。”

  只有外貿政策更優化才能真正惠及企業,這樣的例子不一而足。在第116屆廣交會上,多家企業負責人向國際商報記者表示,隨著19號文以及地方配套舉措的出臺,各部門都在為便利外貿企業而努力,但政策和企業實際之間的協調性仍有待加強。

  對於國家相關部門給予企業的扶持資金,多家企業提出簡化程式的要求。一家裝修材料進出口企業負責人趙先生表示,公司可以辦理資源回運補貼,但手續非常複雜,每次都需填表,填報企業情況介紹,提供報關單等繁雜材料,“因為麻煩,我們小企業根本沒那麼多精力來申請”。

  “符合條件,但手續太複雜,雖然公司缺錢,但我們從沒去申請辦理過補貼。”機電企業的負責人謝先生也提出了同樣的訴求。據他介紹,甚至現在已經出現了專門幫企業代辦補貼業務的公司,“由他們辦理手續很順利,國家的補貼下來之後,由代理公司和企業分攤。這弱化了對外貿企業的支援,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創新企業亟待扶持

  創新型企業對政策扶持的願望非常強烈。浙江一家小型企業總經理胡先生表示,公司花幾年時間研發了煮蛋器、漢堡機和空氣炸鍋,在南韓、美國、巴西銷售甚好,但是展示平臺卻較少。另一家知名企業負責人也希望政府多搭建一些平臺,幫助企業了解海外市場,推動企業“走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創新産品的增多,海關監管如何跟上也是一大課題。一家生産塑膠、木材複合産品的企業負責人戴先生表示,由於産品在國內發展僅有十年,在海關編碼歸類上至今仍分不清,有時被歸到塑膠類,有時被歸到木製品類,有時被歸到塑膠複合材料類,“不僅給出口業務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我們現在還無法準確了解行業數據”。

  通過在本屆廣交會上的採訪,記者發現融資仍是創新企業的一大痛處。上海浴迪衛浴電器有限公司産品經理劉學龍告訴國際商報記者,他花費一年時間創新設計了洗澡時搓背用的潔背器,為將産品推廣到歐洲市場而來廣交會參展。為了研發,劉學龍向親朋四處借錢,甚至還在讀研的妹妹也從學校休學一年,協助哥哥創業。此次花費數萬元參加廣交會,27歲的劉學龍已感“山窮水盡”,對於這個新研發的産品仍感到一片茫然。

  “資本應當更理性,更寬容,更有眼光!”武漢恩貝思科技有限公司CEO周偉如此向國際商報記者疾呼。他帶領團隊研發了裸眼3D等多款世界領先的産品,但資金卻是難題。在周偉看來,很多大投資公司或者跟風投資網際網路等領域,或者太看重企業光鮮的數字,或者太看重快速回報,最後算下來比銀行還苛刻,“我們想真正做出好産品,如果用短淺的眼光投資,也難以發現‘曾經的馬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