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周嘯天:詩性讓人活得有滋味

  • 發佈時間:2014-10-24 05:35:27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主持人語

  無論是膾炙人口的唐詩,還是浪漫豪情的宋詞,再或者是生活中偶得的一首打油詩,詩詞文化作為中國數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在今天依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日前,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詩人周嘯天做客金沙講壇,為成都市民帶來了一堂名為《古典詩詞藝術》的講座。

  本期嘉賓

  周嘯天,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詩學中心研究員、東方繪畫藝術院書法院名譽院長。主要著作《唐絕句史》《絕句詩史》《中國分體文學史(詩歌卷)》《唐詩鑒賞辭典》(重要撰稿人)《歷代分類詩詞鑒賞》(12種)《詩詞賞析七講》《詩詞創作十日談》《周嘯天談藝錄》等。獲國家圖書一等獎、《詩刊》首屆(2010)詩詞獎、第五屆華夏詩詞獎一等獎第一名、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等。

  採訪手記

  相信不少人在回憶自己中學階段學習語文課程時,感到最“痛苦”的就是詩詞部分。不僅大多數有背誦的要求,而且還要將詩句翻譯成現代文,難度頗高。但當年齡漸長、閱歷漸豐,再回首曾經接觸過的詩詞時,會不由得感嘆古人文字之妙,意境之深。如果在親朋好友聚會時,能適時適景地來上那麼一兩句,無疑會讓你的內涵和談吐顯得“高大上”起來。這正與周嘯天教授所説的“詩詞能讓人懂得語言的魅力,也能讓人更好地享受生活”不謀而合。

  周教授在生活中就是一個充滿詩性的人,他分享了一個生活中的故事,將詩詞帶來的樂趣詮釋得淋漓盡致。在兒子很小的時候,有一日周嘯天父子二人外出賞月,兒子忽然説,“月亮最喜歡小朋友了。”周嘯天很驚異,要他説出個道理來。兒子説:“不信?你站著不動。”等老爸站定,兒子便開跑,一邊跑,一邊歡呼:“月亮跑起來了!月亮跑起來了!”跑了一圈,回到跟前,便叫老爸跑,兒子站定不動。當老爸跑時,兒子便指著天上的月亮笑道:“月亮不跑。”於是周嘯天寫了一首七言四句體詩:“爺立兒走月即走,兒立爺走月不走。兒太聰明爺太癡,月亮最愛小朋友。”最終這首詩被刊載于《中國韻文學刊》,並被專家評為天籟之作。

  周教授非常推崇一種充滿詩性的生活態度。他説,詩性是很多人與生俱來的天賦,與身份貴賤、職位高低無關,關鍵是要用心感受,善於發覺。尤其對一些喜歡詩詞,並且自己嘗試作詩詞的朋友來説,這樣的語言,比起那些“為賦新詞強説愁”的刻意之作更能打動人。

  實錄

  孔子,中國詩教第一人

  在中國數千年的文化歷史中,詩詞藝術無疑是浩瀚文化星空中一顆最璀璨奪目的明珠。這與中國擁有完善的詩詞教育體系是密不可分的。追溯其源頭,中國從事詩教的第一人就是孔子。孔子辦學的時候,給學生開的課程就有一詩教,史書裏叫做“詩書禮樂”,可見詩教在孔子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孔子在和他的學生談話中,曾説了這樣一段話,“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們為什麼不學詩呢?學詩可以培養你的興致、可以培養你的觀察力、可以培養你的人際親和力,可以使你懂得怎樣去排遣你的負面情緒。從近的方面你能懂得如何對待父母,從遠的角度講你能懂得怎樣對待君國。同時通過學詩,你還會增長很多學識,比如植物、動物,你不會成為一個孤陋寡聞的人。

  從孔子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對詩教的重視。雖然迄今為止,我們沒有發現孔子本人留下的詩句,卻不能忽略孔子在詩詞文化上帶來的巨大貢獻。孔子推行詩教的首要目的並非是培養詩人,最重要的是培養一種有詩性的人,簡單地説就是溫柔敦厚的人。這種人讀詩,愛詩,懂詩,有人情味,懂得敬畏,懂得包容。時至今日,有詩性的人,他活得很有滋味,更懂琢磨生活,也更懂享受生活。

  日常對話其實充滿詩性

  中國的詩詞文化歷史上,産生了李白、杜甫、蘇東坡等家喻戶曉的文壇巨匠,但詩性卻並非是文人墨客的專利,在生活中,一些很平常的對話也充滿了詩性,甚至比起一些“為賦新詞強説愁”的刻意之作更能打動人,更能引起人們心靈上的共鳴。

  宋代文人趙令畤所著的《侯鯖錄》中,記載了蘇軾與夫人王閏之的一段對話。當時蘇東坡一家住在汝陰,適時堂前梅花大開,月色鮮霽。王閏之讓蘇軾請朋友到花下飲酒,説:“春月勝如秋月,秋月令人悽慘,春月令人和悅。”蘇東坡聽後高興地説,“我還真不知道你會詩。剛才你説的話,真是詩家語言。”隨後蘇東坡以他夫人的話為藍本,寫成一首詞《減字木蘭花》:“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輕雲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但在我看來,這首詞未必有夫人那句話説得好。

  除了蘇東坡和他妻子的對話外,明代才子徐渭的另一個小故事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時徐渭生活清貧,在一個大雪天,他的一個張姓晚輩為他送來了一件羊皮馬甲和一壺酒,他寫了一封感謝信,上書“晨雪,酒與裘,對症藥也。酒無破肚臟,罄當歸甕;羔羊半臂,非褐夫所常服,寒退,擬曬以歸。西興腳子云:風在戴老爺家過夏,我家過冬。一笑。”這封信的意思是,“你在冬天給我帶來了酒與羔羊馬褂,真是對症下藥。酒喝完了只能把甕還給你;羔羊馬褂,不是我這樣的人會經常穿的服飾,我打算冬天后曬好還給你。這讓我想起一個俏皮話,蕭山西興長河頭那邊的挑腳夫説過,‘風在戴老爺家過夏,我家過冬’。在此聊自笑。”這段話把一生詩書畫三絕,晚年生活窘迫的徐渭刻畫得栩栩如生。雖然這封信中的內容不成詩,但其實比徐渭平生做過的很多詩還有意境。

  打油詩蘊含大道理

  在詩詞鑒賞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打油詩。通常很多人會對打油詩嗤之一笑,甚至不屑一顧。但我認為,大家千萬別小看打油詩,其實在打油詩中,往往蘊涵著生活大道理。

  追溯打油詩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典故。唐代有個人叫張打油,寫了一首咏雪的詩:“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全詩用語俚俗,淺白顯露,被不少人拿來當笑料,但是身為新詩先驅者之一的劉大白先生卻這樣評價,“活畫出雪天的兩隻狗。”這是一個詩性的人對另外一個人詩性的發現。這首打油詩雖然語言淺白,但詼諧幽默,不失為一篇巧妙之作。

  魯迅先生有一首詩也被他自謙為“打油”之作,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這首詩的創作經歷也很有意思,據《魯迅日記》1932年10月12日記載:當年10月5日,鬱達夫請魯迅吃飯,同席有柳亞子。魯迅晚年得子,疼愛有加。那天赴宴時鬱達夫借此開玩笑説:“你這些天來辛苦了吧?”魯迅遂用“橫眉”一聯回答他。鬱達夫又打趣説:“看來你的‘華蓋運’還是沒有脫?”魯迅説:“給你這一説,我又得了半聯,可以湊成一首小詩了。”

  因此,我一直在説,中國古代詩歌有種語言:一種是白話,一種是文言,這兩種語言本身沒有高低之分,兩個語言體系都有妙和不妙的區別。真正的語言大師,對這兩種語言系統都掌握得很好,在一首詩或一首詞當中,兩者都在用,你不會覺得有不協調的地方。

  對話

  觸動、聯想與構思

  記者(以下簡稱記):創作一首有靈魂的詩需要哪些條件?

  周嘯天(以下簡稱周):我認為有三個條件必須齊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所觸動。這個觸動並不一定非要發生在你的身邊,它可以來源於任何地方,比如螢幕,電視新聞、網路資訊都可能讓你受到觸動。當然這必須要求你會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否則那些短暫的感動瞬間就會溜走。

  當然,觸動之後還不足以寫詩,那麼第二點就來了,那就是聯想。曾經有一個詩人説自己創作時的感受,用了“浮想聯翩、夜不能寐”來形容,這充分刻畫了當詩人興致和靈感來時的情形。我曾經在我三弟過生日時送給他一首詩,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來的。當時我從兄弟之情,瞬間聯想到了孔融讓梨,於是在那首詩裏,我寫下了“寧讓孔融不讓梨”一句,讓大家都很有感觸。

  第三點就是要構思,這當中虛構佔了很大的成分。我們寫詩的時候,並不一定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就一定要在詩詞中體現。你要學會發散,學會比喻,由一個東西,想到另外一個東西,而且二者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這樣你寫出的詩才會有意境,有深度。所以説構思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它能讓你的詩變得很精彩,而不是平鋪直敘。

  內容韻律主次分清

  記:詩詞的韻律可以説是其靈魂所在。

  周:一首韻律好的詩詞,必然是好聽的,容易記的,説是其靈魂所在也的確名副其實。其實在古代,詩歌音樂舞蹈是三位一體,它們最大的一個共同點就是擁有節奏和韻律。詩歌的節奏可以看成是平仄講究。大多數詩歌都會注意文字組合上的平仄組合,儘量把漢字四聲錯綜起來,這樣聽起來會好聽,而且很有節奏。比如李煜的“無可奈何花落去”,就非常講究平仄組合,讀起來也朗朗上口。杜甫有一首詩中寫到“中巴之東巴東山”,這七個字都是平聲,念起來有些繞口,聽起來也不太好聽,我認為是他故意“搞怪”的。

  不過需要説的一點是,現在不少人在寫詩的時候,為了講究平仄協調,會選擇先把平仄聲音全部寫好,然後再去填字。這個寫法是非常危險的,它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詩味頓失,甚至為了平仄講究而不知所云。所以我認為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詩句想好以後,看看詩句裏有些什麼問題,平仄有什麼不對,然後再調一調,同義詞調換一下,或者兩個詞前後顛倒一下,通過優化文字來調整韻律,而不是為了韻律去勉強內容,主次一定要弄清。

  記:如何評價一個作者的詩詞成就?

  周:每個詩人,他的作品水準總是起起伏伏的,都有寫得好和寫不好的時候。即使是大文豪、大詩人也不可能都是千古絕句,自然也會有一些敗筆。這與作者當時的心態、狀態都是息息相關的。我認為評價一個詩人的時候,你應該看他寫得最好的時候寫得多好,不要看他寫得多壞。就像評價一個跳高運動員時,總是看他的最好成績,那些最差成績很少有人會去注意。評價一個詩人的成就,也是同樣的道理。

  吳亦錚 文/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