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丹儀箱包:用“心”做中國人自己的箱包

  • 發佈時間:2014-10-24 03:34:29  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丹儀箱包:用“心”做中國人自己的箱包

  2014“浙江幸福企業”大型走訪第7站·今日早報和浙商博物館聯合推出

  □通訊員 梁淑婷 本報記者 章卉/文

  10月14日,由浙商博物館、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MBA學員一同組建的今日早報“幸福考察團”第7站來到了錢塘江南岸,“樓觀滄海日,門對錢江潮”,這塊因瀝瓜滴蜜而得名的地方,正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蕭山區瓜瀝鎮。在瓜瀝鎮鼎鼎有名的工業區裏,一塊印著“丹儀公司”幾個大字的門牌尤為顯眼,這正是我們要走訪的企業—杭州丹儀箱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丹儀箱包”)。

  過去,出趟遠門是件稀罕事,如今,旅行和出差已漸漸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家常便飯,隨之帶動起來的,除了餐飲業、旅遊業,當然還不外乎出遠門要準備的行李。箱包,就是其中之一。説起箱包,其實大多數人能報出來的品牌並不是很多,丹儀,算得上是老百姓們較為熟知的品牌。

  誠心,對待消費者

  和杭州市中心的寫字樓不同,這裡沒有整排的辦公室,這裡也沒有襯衫短裙的年輕白領,在這裡,我們見到更多的是樸實的車間工人和一位同樣樸實的箱包大亨—丹儀箱包董事長沈志軍。

  到丹儀箱包的時候,沈志軍正好在接待別的客人,看得出,他最近的工作確實很忙,連這次的見面也是約了好久才約到的。考察團趁著等他的時間,正好參觀了一下這間偌大的會議室,會議室四週擺放著各式箱包,都是這一季的新産品, 這些箱包都非常符合丹儀箱包“時尚、休閒、優雅、經典”的風格。而桌上一座插滿世界各國國旗的木座,最是吸引團員們的眼球,這無疑表露出了丹儀箱包想要走向世界的決心。在團員們的初印象裏,沈志軍一定屬於那種大膽創新,敢於實踐的大老闆。

  然而結果卻和我們的想像完全相反。送走客人,沈志軍回來熱情地招待起了我們,話題當然是從箱包説起。“我從21歲就開始出來打工,是第一批萬元戶,之所以會想到做書包,是因為當時的公文包很流行,開人代會、黨代會都需要,這個生意很好做。”在那樣的環境下,沈志軍的箱包産業發展得極為迅速,産品的利潤也相當可觀,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控制了市場,實現了半壟斷。到了1994年,外貿銷售的蓬勃發展,更是讓沈志軍賺了不少錢。

  雖然如此,丹儀箱包的品牌也沒有放鬆對其品質的把關。“我這個人膽子很小,做事情最重要講究誠信,只有踏踏實實才能把生意做好。”沈志軍的每句話語中都帶有一點小小的幽默:“我們的産品,除了‘丹儀箱包’不是世界名牌,其他的用料和配件全部都是世界名牌。”

  現如今,在網際網路浪潮的推動下,沈志軍也為自己的箱包事業開闢了一條新的思路,在網上做起了私人定制。“比起大批量的生産,定制的工作更為繁瑣。”但是沈志軍還是對未來抱有很大的期望,網際網路在改變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改變了消費觀念,未來的消費理念會逐漸偏向小規模、精細化、個性化的産品。

  無論是做傳統製造業,還是新型網際網路産業,沈志軍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做一個誠信的人,堅持給産品用最好的配件。“我覺得誠信比金錢更重要,無論如何,産品的品質還是要得到保障,錢賺多少沒關係,慢慢來,50年甚至100年以後,一定可以成為中國人自己的箱包。”

  沈志軍對顧客的這份真誠和用心著實打動了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正是他的這份執著,才使得丹儀箱包穩紮穩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生意場上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份誠心,才讓我們相信,在未來,丹儀箱包一定可以走出中國,衝向世界。

  關心,給企業員工

  在丹儀箱包的企業理念中,有很重要的一條:員工是企業生存之本。善待員工不僅是丹儀箱包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多年來,丹儀箱包可以立足市場的競爭優勢。

  十年前,一些企業才剛剛起步,而丹儀箱包卻已經能夠做到給員工配備條件優良、設施齊全的宿舍,空調、電視、寬頻,這些設備一樣也不拉下。“親情化管理”是員工一直挂在嘴邊的詞,在他們看來,丹儀箱包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在這個大家庭中,同事就是兄弟姐妹,家庭團結友愛,其樂融融,這是他們最直觀能感受到的幸福。

  當我們問起沈志軍,他是如何做好企業員工的管理,在員工福利上有哪些優勢時,他卻很輕描淡寫地説道:“我們給員工的條件很好,該有的都有,其他企業有的,我們也都有。”優越的工作環境、各項資金獎勵和補助、員工生日時候的蛋糕和祝福、每年的聚會和旅遊、免費的工作餐……其實細細數來,丹儀箱包帶給員工的福利待遇真的不少,但是在沈志軍看來,這些都是應該給予員工的,“你只有拿出你的真心去善待你的員工,他們才會真心實意地對你,也才會更加努力地工作。”沈志軍的話語中有欣喜,卻也有苦澀:“員工家裏要造房子,我借他錢,員工要娶老婆,我也借他錢,主要還是想要把人才留下啊。”

  由於製造業這個行業的特殊性,員工在上崗前都需要進行一定的技能培訓,而這項培訓是相當耗費時間和人力的,如果員工一旦在學會技能之後不久就離職,對於企業來説也是相當大的損失,因此員工的穩定性對企業來説就至關重要,而大部分的製造業人員流動都是非常大的,但是在丹儀箱包,每年人員的流失率卻連10%都不到!

  企業即人,無人則止,企業最大的資産就是員工,“以人為本”是企業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而在這一點上面,丹儀箱包已經做得相當出色。

  ■掌門人訪談

  沈志軍:創業猶如過江

  累了你就歇一歇

  談話的一開始,沈志軍就已經把自己定義為鄉土氣息重的蕭山商人,在它看來,蕭山人都是很注重鄉土觀念的,即便是出去行走江湖,也會短時間內回到家鄉,為家鄉人民做出貢獻。而他,就一直呆在這片生他,養育他的熱土上,譜寫著他與丹儀箱包一個又一個的傳奇故事。

  從打工初期到現在,沈志軍幾乎沒有換過其他的工作,只是之前在商場當過一段時間的營業員,之後就一直經營著他的箱包生意。也正是因為他當營業員的這段經歷,讓他萌發了自主創業的想法,一幹就是25年。

  從最初的2台縫紉機,到現在佔地1.2萬平方米的工業園,丹儀箱包經歷過輝煌和鼎盛,也遇到過迷茫和困頓,但是不管怎樣,沈志軍都始終堅定自己的腳步,他常常把創業比喻成橫渡錢塘江:“好多企業家都想遊過錢塘江,到對面的山頂,但是有的游過去了,有的卻半途而廢。”這樣的比喻看似殘酷卻也無不透露出現實:“我也很想到江對岸的山上去,但是我更怕止步于半路,所以還不如腳踏實地地慢慢遊,累了就歇一會兒,總有一天可以遊到江對岸。”沈志軍對丹儀箱包的未來充滿了希望,“我想要把丹儀箱包打造成中國人自己的箱包,但是做中國人自己的品牌是需要堅持與智慧的。”

  沈志軍深知未來充滿了挑戰,面對網際網路的狂風浪潮,他已經做好了準備,面對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他也制定了詳細的發展計劃,新時代下,商業手段固然重要,但是一顆真心更為珍貴。只有用心,才會使企業利益最大化,員工幸福最大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