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原創設計撐起保護傘

  • 發佈時間:2014-10-23 04:29:31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樂平

  廣交會本是企業展示其最新産品的絕佳舞臺,筆者卻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企業花了大價錢,租了大展櫃,擺出來的卻都是舊貨。外商要看新品的話,業務員會把客人挨個帶進房間交流,在“密室”裏才是他們最新的産品。這是為什麼?企業怕新品被人copy。

  一些企業的新産品不敢光明正大地展出,另一些企業展示的産品長著一張“時髦臉”,同質化嚴重。這些問題的背後是智慧財産權保護的隱憂。

  如果説偽劣的侵權産品能夠讓人自然而然的痛恨,那麼假冒、模倣但不偽劣的侵權産品又如何讓人自覺抵制呢?保護智慧財産權就是保護個人的合法財産,不讓他人隨意侵犯。將智慧財産權作為一項財産來尊重,是希望通過這種尊重,鼓勵社會公眾持續創新。

  為鼓勵原創工業設計,廣交會從去年起,設立了廣交會出口産品設計獎(CF獎)。今年獲獎的浙江企業頗多,來自台州的一個傢具製造企業兩獲金獎,企業負責人説,公司每年投入大筆資金研發的新産品很受國外客戶的認可,但是也很容易被模倣和抄襲。

  侵權行為,其不正當性在於,漠視了智慧財産權人在智力創造中的投入與付出。當人們的投入與付出得不到足夠回報時,也就失去了創造的熱情。如果智慧財産權得不到切實有力的保護,將打擊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反之,也將極大激發企業的創造性。

  “德國製造”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的嬗變,就是一個極好的例證。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英國成為世界科技的排頭兵。與此同時,德國卻還是個經濟落後的農業國。為甩掉貧窮落後的帽子,德國積極向英國學習,方式就是模倣。德國人對英國的産品進行假冒倣造,然後又以低廉價格傾銷到英國本土及殖民地,以至於英國不得不勒令所有的德國産品必須打上德國製造的標記,以示區別。

  好在,德國人知恥而後勇,開始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科技創新,用鐵律保證品質,用嚴謹造就品質,在智慧財産權保護方面更是制定了一系列嚴苛的法律,這些努力終於成就了現代意義上的德國製造,完成了經濟轉型升級。

  這也警醒著我們,要為原創設計、自主創新撐好智慧財産權保護這把保護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