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股比調整 一汽奈何?

  • 發佈時間:2014-10-23 00:32:3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汽大眾最近有點累。

  先是以“4天3人”的頻率管理層負責人被中紀委帶走調查,接著是股比調整引發全球關注,最近速騰召回事件中“補丁門”又被公眾所詬病,雖説從頂著“共和國長子”皇冠誕生那刻起,一汽便始終爭議不斷,但俗話説“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出了問題,外部議論,內部解決,民眾的關注不過是一陣風,聊聊就過去了。但最近,一汽真的有點搞不定了,高管被查,聲譽受損,風口浪尖上開始動“股比”,誰來當掌門人,這會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來。

  説到股比調整,且不論被翻濫了的一汽“歷史遺留問題”,也別上升到有些人説的“民族榮辱”問題,歷史車輪總要向前,大勢所趨,發牢騷誰不會?現在需要關注的是,倘若股比調整落地,對“大眾人”的心氣兒和未來,到底有何實質影響?

  記者在網上發現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一汽股比調整對員工影響”這個問題居然上了百度知道和百度貼吧,而且參與討論的人數很龐大,更有意思的是,其中被採納為“最佳答案”的一個回答是“員工的境遇沒有任何變化,員工的工資屬於生産成本,股比的變化只是影響利潤的分配,而利潤是扣除成本後的最終結果。所以股比調整影響的是資本的利潤分配,跟前期生産沒有半毛錢關係。最主要的是,誰讓你是央企員工,該幹嘛幹嘛,洗洗睡吧。”

  再來説説股比調整的另一個話題,所謂到了“IPO窗口期”,要為上市做準備。中華工商時報記者在上期《陜汽、濰柴博弈之道》裏提過,車企整體上市一個關鍵是看主營利潤能否合併到財務報表裏。有人説股比調整為上市做鋪墊,但陜汽作為地方國企,尚且需要與資方多年博弈,何況“宮闈深深”的央企?更何況“共和國長子”的一汽-大眾?一汽股比調整只是個開始,説到了“IPO窗口關鍵期”還為時過早。如果説當年的“皇貝勒”融貫中西,加寵于一身,如今的一汽卻是中西受氣,問題于一身。於是掌門人徐建一從今年兩會開始便“惜字如金”,不僅“躲記者、避發言”被連續炮轟,如今關於股比調整又是輕巧巧一句“不是自己説了算,要聽國家的”帶過,有人便調侃一汽“為換高鐵,我犧牲,我驕傲”。

  事實上,長久以來,一汽最不缺資金,也不缺人才,缺的倒是幾分擔當的勇氣。且不説“南北大眾”的對比,畢竟地方與中央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同為央企的長安集團就發展得很好。哪家“貝勒爺”沒點“內憂外患”的煩心事?“為國犧牲”啦,“內部困難”啦,如果一味地把外部形勢複雜化,內部鬥爭放大化,一汽就能發展得好了?最近的評論裏有句話倒是對的,與其發半天牢騷爭論股比調整的意義,倒不如趕緊借著這次調整對內得徹底正正“家風”——無論是自主研發被詬病還是被批“長子不成器”,出了問題,別再想著找理由,從上到下先接住了,再用實際行動去爭一口氣;對外多爭取些符合國際規則、市場邏輯的企業切實利益,別讓員工一邊“樹大好乘涼”對企業的發展“高高挂起”,一邊卻又集體發牢騷自己都鄙視自己家的“體制內作風”。既然要跟國際接軌,新規則新激勵趕緊制定出來。低調沒有錯,但認為“不表態就會少犯錯”就大錯特錯,擔當和創新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既然股比之爭已進入商業邏輯和市場規則,風口來了,一汽能否抓得住呢?

  回到“51:49”,體制政策的紅線保住了一汽的1%,但1%的僥倖也許就會讓一汽栽大跟鬥。正在召開的四中全會釋放出一個訊號,商業邏輯的紅線是法治,法治權威高於改革,而改革要把“去地方化、行政化”進行到底。一汽如果還是像經營“政務”一樣經營企業,恐怕會錯失股比改革良機,日後丟掉的,也許就不僅僅是1%這麼簡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