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豬有了“身份證”産銷全程可追溯

  • 發佈時間:2014-10-22 21:29:4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潘旭李榮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建立追溯體系能給食品安全加把鎖,在種、養、售各個環節,怎樣確保食品的“身份資訊”不丟失?

  上海松林肉食品有限公司的6000頭能繁母豬所育的每頭小豬出生後,耳朵裏就被植入一個晶片,上了“戶口”。

  按照晶片製造企業上海生物電子標識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淵的想法,這個晶片要一直保留到豬肉上市,記錄防疫、病死等各類資訊,甚至具體到在養殖時豬是否打過架。

  實現這個設想,薛淵用了7個年頭。在此過程中,要克服多個難題。

  無論大小養殖場,打理豬圈的人文化程度都不高,往晶片裏輸入資訊成了難題。松林公司的小豬長到30公斤後,就交給當地養殖戶,生豬長到105~110公斤,再收回屠宰。

  在一家養殖戶的農場裏,記者看到一套卡片和一根感應棒,卡片上記錄著“感冒”、“發燒”甚至“打架”等資訊並配上圖片,養殖戶只需用感應棒掃一下豬耳朵,再在對應的卡片上掃一下,資訊就上了松林公司的伺服器。獸醫手裏也有一套卡片,上面記錄著治療資訊,同樣操作上傳。“以前養豬戶交豬時,我們只能拿到防疫證,如今後臺記錄著更多資訊,便於了解更多的飼養情況。”上海松林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副總經理付娟林説。

  松林公司從回收生豬到送屠宰場宰殺並分割,由於晶片位於豬耳,一旦切下豬頭,資訊便丟失了,此後到豬肉上市,便成了資訊盲區。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薛淵設想在分割時,讓工作人員在豬的各個部位打上晶片,但現實情況是,增加了工作量,工人不樂意。“打上晶片也便於企業管理。”薛淵説。給豬的各個部位打晶片,晶片裏也有了工人的資訊,企業考核不再按崗位,而是有了定量的方法。

  就這樣,一頭生豬從産下到上市前的整個過程,身份資訊完整無缺地放在二維碼上,消費者只需“掃一掃”,豬肉的産、養、宰、割的時間、地點、人物都一目了然。“這就是農業物聯網身後的大數據,有助於食品資訊追溯,也有助於破解‘豬週期’。”薛淵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