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把式”變“甩手掌櫃”

  • 發佈時間:2014-10-22 04:35:09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盧松

  今年三秋,我省玉米生産技術取得新突破,“像收小麥一樣收玉米”,在中原大地由夢想變成現實。

  秋收秋播機械化,讓農民由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把式”,變成三秋時節的“甩手掌櫃”。

  農民種田打工兩不誤

  一台玉米聯合收穫機,短短兩個小時就將滑縣小鋪鄉申堤上村村民申國清家的16畝玉米收得乾乾淨淨,玉米秸稈也被粉碎,直接還田。

  “前些年收玉米真作難,找親戚朋友三四個人幫忙,差不多得五六天。現在機收,既輕鬆又省錢。”10月16日,61歲的申國清高興地對記者説。

  “往年農忙時,都要回去忙活一陣子。現在種田都是機械化,花點錢就能全部搞定,讓俺們種田打工兩不誤。”今年秋收,湯陰縣古賢鄉北周流村村民王新河沒有回家,繼續留在工地上幹活。記者了解到,像王新河這樣的農民工還有很多。

  據省農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省玉米機收面積達3200萬畝,水稻機收水準達80%,花生機收水準迅速發展,達50%左右。

  機收贏得增産潛力

  今年新鄉市鳳泉區耿黃鄉西魯堡村的1600多畝玉米收穫,要比全省正常玉米收穫時間推後10天左右。省農科院玉米首席專家劉京寶分析説:“玉米晚7至10天收穫,灌漿期延長,千粒重每天增加3克左右,增産效果明顯,還可以提高玉米品質。”

  夏播以來,全省63年來最為嚴重的旱情,讓秋作物遭遇到了“卡脖子旱”,給秋糧生産帶來一定影響。為挖掘潛力,最大程度提高糧食産量,省農業廳派出農技人員,在全省推廣玉米適時晚收等增産技術。

  以前人工勞作時,小麥沒收,就套種了玉米。現在小麥收穫後直播玉米,有效避免了病蟲害的發生;秋季機收直接把玉米秸稈粉碎還田,避免了焚燒秸稈造成的環境污染,還給農田增加了有機質。

  玉米機收取得新突破

  今年三秋,夏邑縣太平鎮李克彥村村民李玉龍更清閒了。他家的機收玉米實現了摘穗、剝皮、脫粒、秸稈粉碎還田一體化。與以往玉米收割不同,從玉米收割機中吐出的不是玉米棒,而是金燦燦的玉米粒。

  其實,玉米的耕、種環節在我省早已實現機械化生産,但由於玉米粒含水量高,機收脫粒時籽粒易破碎、損失率高,難以實現收割、脫粒同步,導致玉米機械收穫一直是玉米生産全程機械化的“瓶頸”。

  “經過技術攻關,我們培育篩選

  出多個適合玉米機收的新品種。今年,首次在全省示範推廣玉米籽粒收穫技術。”省農業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湯其林説,隨著這項技術的鋪開,全省玉米機收率將會大幅提升,玉米種植面積也會穩中有增。

  從人工掰玉米棒,到機收玉米棒,再到直接收穫玉米籽粒,農業機械化水準的逐步提高,不僅讓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也讓“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有了更加光明的前景。③7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