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湖北奏響現代農業最強音

  • 發佈時間:2014-10-22 02:31:3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是農業大省,素有“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的美譽,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禽、豬和淡水産品生産基地。2013年,湖北油菜籽總産量250.47萬噸,總産連續18年保持全國第一位。水産品總産量410.38萬噸,連續18年保持全國淡水産品第一大省地位。蛋品、蜂蜜、淡水小龍蝦出口量雄居全國首位。近年來,湖北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湖北省農業廳正立足“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總目標,大力推動湖北向農業強省跨越,在廣袤的荊楚大地上,奏響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最強音。

  多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現代農業碩果纍纍

  2013年,湖北省糧食總産量500.26億斤,首次實現“十連增”。全省農業經濟總量與農民收入同步持續實現較快增長,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098.16億元,全省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8867元,實現“十連快”,連續四年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農民收入水準居中部第一位。

  湖北省政府出臺《湖北省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3-2017年)》,建設了5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全省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達到4000余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48家,省級龍頭企業763家。全年農産品加工值過萬億元,與農業總産值之比突破2:1。在優質稻、優質棉、食用菌、名特優水産主産區建設了一批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性市場。

  農業物質裝備水準不斷提高。2013年,全省建設了一批高效設施果菜茶精品園,其中達到部級標準的44個、省級標準的148個。畜牧標準化養殖比例突破40%,超全國平均水準;近年來完成標準化魚池改造120萬畝,水産集中連片板塊基地達592萬畝。全省農機總動力4081萬千瓦,農機保有量1323萬台,全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61%。

  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迴圈農業,全省啟動了10個迴圈農業示範縣和100個示範村建設,截至2013年底,全省累計建設農村清潔能源用戶379.5萬戶。“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鎮村達到45個。2013年全省生豬萬頭以上規模養殖場達到659個,數量穩居全國第一位;淡水水産品健康養殖示範場面積273萬畝,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建成國家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5個、示範點11個,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100個。

  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39591家;按照農業部標準,全省已有家庭農場43370個。截至2013年底,全省已建立55個縣級土地流轉平臺,817個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14745個村級流轉服務組織;探索形成了“春暉模式”、“彭墩模式”、“福娃模式”等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全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轉總面積達到1194.37萬畝,佔承包耕地面積的26.34%。先後成立了武漢農村綜合産權交易所、武漢農畜産品交易所,探索農業要素市場化、資本化的新路子。

  2013年,農業部對湖北例行抽檢,農産品品質安全總體合格率達到99.2%,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全省未發生重大農産品品質安全事故。2014年2月,農業部例行監測,共抽檢蔬菜、食用菌、水果、畜産品、水産品樣品300個,總體合格率100%。湖北有效使用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農産品的企業達1532家,品牌總數達4295個。

  六個著力發展,為現代農業保駕護航

  著力保障糧食和主要農産品供給,提升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大範圍開展糧棉油高産創建,落實部、省兩級糧棉油高産創建萬畝示範片696個。做強“湖北三大名果”(宜昌蜜橘、秭歸臍橙、漢水砂梨),深入推進畜禽標準化養殖“四級聯創”,圍繞發展淡水産品“雙千億”産業目標,重點打造蝦、蟹、鱔3個百億元産業。

  著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流通,完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重點培育一批50億元、百億元産值的骨幹龍頭企業,形成一批農産品加工值過百億元的園區,打造一批産值過千億元的支柱産業和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知名品牌。

  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快發展迴圈農業,推廣節地、節水、節種、節肥、節能等資源節約型技術,推進形成“資源—産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迴圈農業方式,建設一批迴圈農業示範村、示範場和示範縣。

  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率先在全國出臺了發展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和家庭農場的意見,為新型主體發展提供政策優惠和規範指導。不斷提高農業擔保融資能力,省農業産業化擔保公司累計擔保額達到96億元。

  著力改革農村産權制度,推動適度規模經營。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試點。加快建立完善農村綜合産權交易體系和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計劃建成以武漢農村綜合産權交易所為龍頭,以“1+8”城市圈為核心,全省聯網的農村綜合産權交易平臺。

  著力開展現代農業試點示範,推進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在全省不同區域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示範區,作為全省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突破口”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先行區”。

  七大體系建設,農業強省呼之欲出

  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加快形成湖北農村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種養業全面協調發展,生産基地化、佈局區域化、種養標準化、産加銷一體化、産品品牌化,在國際國內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農業格局。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按照依法、自願、有償、規範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

  構建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推進農科教結合、産學研聯姻,激發農業科技創新活力,增強農民吸納應用新技術和新成果的能力,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

  構建現代農業物質裝備體系。廣泛應用現代設施、現代手段、現代科技裝備農業,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化、自動化、資訊化水準,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産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産出率。

  構建農業現代綜合服務體系。堅持主體多元化、服務專業化、運作市場化的方向,充分發揮農業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探索建立設置區域化、職能綜合化、手段現代化、推動統籌化的農業服務體系,為農業發展提供全方位、全過程服務。

  構建農産品品質安全保障體系。促進農業生産、加工、流通標準化,在産前、産中、産後全程監控農産品品質安全,提高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

  構建農業資源保護利用體系。堅持保護、節約與開發利用並重的基本原則,科學合理使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生産的良性迴圈、農業資源的永續利用。

  力爭到2017年,湖北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産量位居全國前列,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業結構更趨合理,農業産業體系更趨完善,農業物質裝備水準、科技研發推廣應用水準、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農民收入水準明顯提升;土地産出率、勞動生産率、資源利用率有較大提高。全省農業現代化水準普遍提高,武漢、宜昌、襄陽市區周邊縣市及江漢平原、鄂東沿江縣市和各地大型國有農場等部分基礎條件較好的地方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本版策劃:曾紅杜巍組稿:鐘平孔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