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歐洲港口尋求中國機遇

  • 發佈時間:2014-10-22 01:00:1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王龍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日前舉行的第九屆中國(深圳)國際物流與交通運輸博覽會上,參會的多家歐洲港口代表表示,希望在華進一步拓展商業機遇,與更多中國港口、物流、金融、製造等領域企業進行多業聯動。

  今年參會的歐洲港口包括漢堡港、安特衛普港、馬賽福斯港、波爾多港、特內裏費港、哥本哈根—馬爾默港等,甚至可以看到拉脫維亞里加港的身影。歐洲一些港務局的代表表示,全球經濟重心逐漸“東移”,歐洲經濟實現復蘇需要“向東看”,在全球市場上吸引中國投資、結識中國夥伴自然是他們的優先選擇。正如哥本哈根—馬爾默港(C M P)總裁約翰·瑞斯汀在專場推介會上所言,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戰略發展的最重要市場。

  統計顯示,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歐盟連續10年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去年,中歐貿易額達5591億美元,歐盟對華直接投資65.2億美元,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36.2億美元。有報道稱,作為全球最具活力的經貿關係之一,中歐經貿往來正從互補走向互融互通,相互投資和金融合作成為“催化劑”。

  近年來中歐領導人多次互訪,也成為兩地推進經貿合作的重要契機。根據今年4月中國政府公佈的《深化互利共贏的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今後五到十年,中歐將繼續在《中歐海運協定》框架下保持政策對話與溝通,加強在國際海事組織(IM O )等國際組織中的協調配合,深化和擴大雙方在物流、綠色交通、道路交通安全、城市交通管理、內河航運管理和內河資訊服務等領域有關新政策、新技術和最佳做法的交流與合作。雙方將深化中歐在民用航空領域的合作交流,通過積極對話的方式妥善處理有關分歧,拓展中歐民航合作範圍,提升合作水準,加強企業間生産、技術、管理和培訓合作。

  此外,在本次展會期間,歐洲各家港口力爭將自己打造成中國企業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戶,並根據地理位置上和引資政策上的差異吸引不同的中國投資者。

  哥本哈根-馬爾默港(C M P)提出了“哥本哈根-馬爾默大區”區域概念,面向佈局全球擴張戰略的中國企業推出了所謂“進入歐洲北部市場的綠色門戶”。據總裁瑞斯汀介紹,哥本哈根-馬爾默港董事會2011年就確立了開拓中國市場的戰略,“這不是一個短期行動而是長期戰略”。瑞斯汀表示,“我們看到中國企業境外投資增長的趨勢和巨大潛力”,C M P將為中國企業在歐洲北部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援。在瑞斯汀看來,與深受歐債危機困擾、經濟長期低迷的其他地區相比,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和波羅的海周邊國家經濟持續增長、金融市場穩定,無論是投資機會還是規避風險,都是很好的選擇。

  與哥本哈根-馬爾默港看法相似的還有瑞典哥德堡港和拉脫維亞里加港。前者將自己定位為“斯堪的納維亞之港”,後者同樣希望通過多式聯運等方式,成為中國與歐洲貿易往來當中的新增節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