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技術創新灑滿陽光雨露

  • 發佈時間:2014-10-21 00:29:4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採訪對象小檔案:

  雎國余,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現任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市經濟學總會副會長。

  中小企業當然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但是很顯然,沒有充足的陽光雨露,沒有良好的外部環境,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路上難免走得異常艱苦。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需要什麼樣的外部環境?當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外部環境狀況如何?怎樣才能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技術創新環境?帶著這一連串的問題,中華工商時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雎國余教授。

  三大環境環環相扣

  中華工商時報: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創造良好外部環境的意義何在?

  雎國余: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實施創新驅動型的經濟發展戰略,是為了實現本屆政府堅定不移的發展目標,實現經濟轉型、轉變增長方式和進行産業結構的調整。

  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千百萬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動力,開發其創新方面的巨大潛能,使之成為創新發展戰略的主力軍之一。

  中華工商時報:那麼,您對當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外部環境有何評價?

  雎國余:重點説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外部環境可包括政策環境、法律環境、智慧財産權保護環境等。國家正在制定寬鬆的政策環境,其中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産業政策,也包括降低市場準入的門檻等等,以此來挖掘中小企業在創新過程的潛能和創造力。

  國家還努力提供公平競爭的法律環境。政策環境是需要法律環境作保障的,比如中央政府制定財政政策、信貸政策等等,給予中小企業扶持,而這些政策能否真正落實,則需要法律提供保障,如果有人違反政策致使中小企業的利益受損,就可通過法律程式對其進行糾正。

  三大環境均有短板

  中華工商時報:你覺得中小企業目前的創新環境怎麼樣?

  雎國余:從積極的方面來講,我們國家正在經歷向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戰略的轉型,科技創新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這個總體環境是好的。而在政策上,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産業政策等等,總的來説也是符合國家的外部環境和戰略方向的。

  但必須看到,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不強、整體素質和水準不高、稅費負擔重、融資貴融資難等問題尚未有效解決。中小企業既要面對國內外經濟大環境帶來的壓力,又要承受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在這種情況下,與中小企業較強的創新意願相比,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進行扶持的政策制定卻顯得相對滯後,勢必影響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

  在法律制度方面,為了促進中小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企業技術進步,中國政府及立法機構近年來頒布了多項有利於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持續發展的法律法規,都對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産生了積極的影響和作用。然而,對比發達國家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成功經驗,我國還需建立具有實際可操作性的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在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立法保證方面還需進一步完善和具體,以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政策法規的實施效率。

  確保政策可操作性

  中華工商時報:為確保政策的可操作性,政府部門在具體實施上應注意哪些問題?

  雎國余:在具體實施上,應注意貫徹以下原則:對於取得創新成果的中小企業,在榮譽上要給予肯定,在利益上要給予體現,在精神上給予鼓勵。這些都需要通過政策和法律加以保證的。對於在創新過程中遭遇挫折的中小企業,也未必要採取懲罰措施,比如收回前期貸款、責令其補償損失等等,因為成功往往在於最後一刻地努力中,也許成功其實就在眼前,如同千百次科學實驗才能取得最終成功一樣。尤其對中小企業,資金本來就緊張,如果眼看就要成功了,卻要撤回資金,就會導致前功盡棄,很令人痛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