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企調整在中國佈局 初級製造業向東南亞轉移

  • 發佈時間:2014-10-20 16:27: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外企調整在中國佈局,初級製造業正在轉移,核心技術與先進産品引進增多。《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順應國際産業分工新變化,産業升級更流暢。

  央廣網財經北京10月20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製造業向外轉移在最近幾年成為學界和媒體共同關注的熱門話題。這種産業的轉移,不論是對於經濟,還是普通百姓的就業和生活。都有直觀的影響。

  比方説,以前買一雙耐克運動鞋,我們都會在標簽上看到中國製造的字樣,但是隨著産業的專業,一些中國製造,變成了印尼製造。這一輪産業轉移的趨勢是,高端製造業開始回流歐美,低端産業向東南亞轉移。

  這種轉向意味著什麼,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 對此解讀。

  張建平:外資在中國的投資結構的轉換,背後是跟中國的各種生産要素和經濟要素的成本逐漸的變化高度相關的。現在中國的人工成本,也就是勞動力的成本,這些年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每年都有8%-10%的上升。這種上升的結果是,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一個熟練的紡織工人,月薪達到3000人民幣,相當於500美元這樣一種水準。但是在東南亞的國家,比如柬埔寨100美元就夠了。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年當中,勞動密集型紡織服裝工業大量的向東南亞國家轉移,這是符合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調結構現實需要。因為未來中國也是需要有一些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的和資本密集型的産業,而勞動密集型産業在中國慢慢的佔比要下降,但是中國現在的紡織服裝和鞋帽這樣的産品,在中國出口當中仍然佔有20%的份額,説明在中國勞動密集型産業仍然有市場,仍然是有競爭優勢的。這種優勢是因為在中國它的産品的全産業鏈,就是配套能力非常強,比如基點産品加工貿易,像蘋果的産品在中國組裝,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很難取代的。所以在中國未來的加工組裝,加工製造,這部分仍然需要有一定的比例,這是由於中國現在在城鎮化的過程當中,每年有上千萬的人口要就業,對於那些受教育程度相對比較低的人,只能做工人,加工製造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但是中國的對外貿易結構,現在也在不斷的優化,中國機電産品的出口現在已經佔到60%,這説明中國外貿結構在向不斷優化的方向轉變。

  看起來,初級製造業慢慢開始離開中國,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已經逐漸縮小,製造業面臨著一系列瓶頸。但如果結合另外一些數據,我們又可以發現,中國仍然是投資戰略重地,在初級製造業離開中國的時候,一些企業的核心技術和先進産品,以及本土研發部門紛紛進駐中國。我們認為,對於一些産業的離開,我們需要加以關注,但不用慌張,從大趨勢上我們可以看出,在産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中,高端産業正在不斷到來,重要的是,我們要儘早地適應這種趨勢,調整相關的政策,促進行業企業能夠及時跟上國際分工發展的步伐。

  關於這個話題,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北京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所所長王志樂對此評論。

  經濟之聲:中國美國商會近期公佈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七年前中國是絕大多數會員企業的首選投資地,但目前已下降到20%。中國歐盟商會發佈調查結果,2/3的大企業表示在華經營越來越困難,一半受訪企業認為在華“黃金時代”已結束。長期以來,中國製造的品牌在全球範圍內佔領了巨大的市場份額,而且也樹立了較好的形象,但是現在這種國外企業在中國經營出現困難,紛紛離開中國的情況,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王志樂:客觀上講,中國近些年的産業轉型升級,尤其是本土的企業發展非常快,發展的速度超過了這些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中國能夠進入世界財富500的企業,今年統計有91家。在短短10來年的時間,中國的企業迅速做大做強。主觀上來講,這些跨國公司本身也有一些問題,它們在中國經營思路的調整往往滯後,明明中國市場變了,消費者需求也變了,它們還沒有來得及跟上。所以這兩個因素一起,可能他們感覺在中國經營難度加大。

  經濟之聲:但是現在有一種比較擔憂的聲音,認為以前我們是製造業基地,但是現在製造業基地開始向東南亞轉移,但是與此同時,一些高端的産業、核心的技術,並沒有大量向中國流入。這樣就會造成一種的情況,因為我們流出的多,流入的少,所以造成了目前經濟發展的一些困難,甚至於拉低經濟發展的速度,您有這樣的擔心嗎?

  王志樂:我覺得這個問題現在還不大,因為轉移出去的企業是那種勞動密集型産業。而高端的製造業,服務業包括研發、設計、諮詢、服務、金融,這些領域實際上這些年是在增加。商務部的統計,每年引進外資的總量還在1200億美元左右,所以真正出去往往都是勞動密集型的企業。

  經濟之聲: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在全球産業當中的地位逐漸發生變化,我們如何來順應這種産業分工變化的歷史潮流,讓我們的産業升級能夠更加順暢地進行?

  王志樂:第一,這些年的成功經驗實際上是通過開放來推動産業發展,所以我覺得應該堅持開放,而且堅持甚至於要擴大開放。第二,中國勞動力雖然成本高了,但是性價比也在提高。這就需要加入更多的教育、培訓,讓中國的勞動力雖然成本高但是性價比也高。第三,我們的配套能力很強,全球的製造業的配套能力,應該中國的地方最強。所以這幾個基本要素,特別是中國國內市場在不斷的擴大,全球産業的終端、高端還會向中國轉移,我們應該做一些的努力,通過全球合作來推動産業轉型和升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