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指數靠不靠譜
- 發佈時間:2014-10-20 05:31:33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一位藝術品愛好者向筆者訴苦,前不久他按照雅昌藝術網上的價格指數,以每平方尺6萬元的價錢購進了一位嶺南畫家的作品,結果買了沒幾天,就有行家告訴他,這名藝術家的作品目前在市場上的實際行情不會超過每平方尺1萬元。
這位朋友聽了懊悔不已。根據其提供的線索,筆者調查發現,該藝術家的作品市場活躍度的確並不高,近幾年上拍數量非常零星,但成交價格奇高。再加上一些業內人士的佐證,筆者認為其拍賣成交記錄極有做局的可能。
在當前的藝術市場上,這是一宗典型的盲目投資的案例。類似的錯誤,常見於這個行業的初入者。事實上,要降低自己的投資風險,首要的就是減少投資的盲目性。
在西方,藝術品與金融、房地産合稱為最熱門的三大投資領域。回到國內,這個行業的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不過勢頭卻與日俱增。在很多人的眼裏,藝術品行業水很深,具體表現在市場的知識門檻太高、資訊不對稱,而且缺乏專業的指導工具。對於炒股和炒房的人來説,他們進入市場的心態遠遠不及進入藝術品市場那樣盲目,這得益於股票和房地産市場交易的規範標準和資訊透明,投資者通過行內的價格指數隨時都可以準確掌握實時的市場行情。然而,對藝術品投資者來説,他們在國內卻沒有這樣的燈塔。
實際上早在2003年,中藝指數監測調查中心就參照國際流行的ASI藝術品拍賣指數分析圖表系統,結合通貨膨脹、市場利率變化等其他因素,創建了國內首個藝術品價格指數——AMI中藝指數。通過這份指數,可大致了解到2003年以來國內整個藝術品市場和部分藝術家繪畫作品的價格變動情況。中藝指數發佈僅一年後,雅昌藝術網又創建了另外一套分析體系——雅昌書畫拍賣指數。該指數體系由成分指數、流派指數、藝術家個人作品價格指數構成,監測年份則可以回溯到2000年。此後,包括梅摩指數在內的其他國際藝術指數,也曾經嘗試過介入國內的藝術品行業,不過,由於市場基礎太弱,始終未能在行內找到自己的坐標。因此,國內目前僅剩中藝指數和雅昌指數這兩套體系在行業內分庭抗禮。
那麼,這兩份指數對投資者的參考作用究竟如何?從兩份指數誕生的第一天開始,業界的質疑就一直如影隨形。據筆者調查,爭議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是國內的藝術品交易分散、數據不全。一級市場以藝術家和代理人的私下交易為主,幾乎所有藝術家都不可能向任何組織或機構彙報其每年的作品銷售和收入情況,而代理機構為了逃稅更不會對外界透露實情。二級市場主體是拍賣企業。他們的交易相對集中,每次的成交也有據可查。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拍賣企業都與編制機構有合作關係。
二是藝術品本身存在異質性,交易難以標準化,數據分析難度大。
三是行業普遍存在賣假和假賣的問題,尤其是拍賣成交數據,隱藏著大量水份和泡沫,至於畫廊等藝術品代理機構提供的潤格,則完全不需要標準和依據,其真實性也大打折扣。
四是編制機構本身的商業性質,同樣也在影響著指數本身的客觀性、公正性和專業性。
當然,並不能因為上述短板就完全抹殺兩份指數在規範行業發展方面的應有功能。畢竟,行業有泡沫,並不代表所有交易都不真實,市場有投機,也不代表所有參與主體都是靠炒作和做局起家的。透過這些有爭議的數據,我們仍然可以去研判前一段時間市場交易的大概情況,以及某一市場板塊或某一藝術家作品的市場活躍度。
一位成熟的投資者,對公開資訊始終有種天然的不信任。藝術品投資者與股民一樣,大多期望獨家掌握能準確提高投資成功率的內幕消息。然而,藝術品畢竟不僅是一種投資工具,而兼具著觀賞、裝飾、收藏、交流和傳承等其他更廣泛的價值功能。這一多元性,也使得藝術品的投資群體結構極為複雜。只要他們同時抱有投資以外的其他目的,那麼,影響市場價格行情的因素至少又會多幾分。
因而,這個市場最重要的燈塔或許不是一份指數,而是某種情懷。
馮善書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