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規範行業協會須堅決“去行政化”

  • 發佈時間:2014-10-18 08:33:57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審計署之前公佈的報告中,多個行業協會和社會組織因違規收費、未經批准開展評比達標、有償提供資訊等原因被點名,一些中央部門主管的社會組織和所屬單位依託行政資源不當牟利,13個部門主管的35個社會組織和61個所屬事業單位利用所在部門影響,違規收入近30億元。

  一方面是大量領導幹部在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中兼職,一方面是大量社會組織存在鉅額違規收入,很明顯,不少協會已偏離應有軌道,近乎斂財機器。細究行業協會等組織的斂財手法,往往公為私用,為企業“代言”、進行培訓輔導、評比頒獎等多種名目。

  必須指出的是,長期以來,不少協會、學會、研究會、促進會等組織,和主管部門權責不清,行政化色彩明顯,打擦邊球現象屢屢出現。不僅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競爭和經濟秩序,成為行業毒瘤,更成為不少貪腐行為滋生的溫床。

  在當前簡政放權逐步深入推進中,發揮行業協會等組織的作用,是政府轉變職能不可或缺的一環。作為民間性組織的行業協會,本不是政府管理機構,理應發揮政府與企業間橋梁和紐帶作用,但目前行業協會出現的種種問題,讓不少改革措施面臨一道道“彈簧門”“玻璃門”,政策難以真正落地惠民,與國家提出的改革要求相去甚遠。

  協會的弊端愈發清晰,對協會本身的改革就愈發緊迫,財政支援、人員安排、責權分屬等全方位“去行政化”至關重要。2013年出臺的 《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 要求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逐步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只有讓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仲介機構成為社會的第三方,才能讓行業協會本質回歸,真正成為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的主體,對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作出貢獻。(據新華社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