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極而衰?創投亂象拉響警報
- 發佈時間:2014-10-18 05:35:59 來源:金陵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證券記者 儲偉偉
“大家都無所畏懼,每個人都很貪心,而這最後都會終結。”美國風投大佬比爾·格利發出預警沒多久,經緯中國創始人張穎又用一篇公開信點出了創投行業的焦躁和泡沫,“創投圈正在變得無比瘋狂。市場從貪婪轉向恐懼的關鍵節點只在彈指之間。”
今年才過了9個月,經緯創投已經前所未有地簽下了45個案子。張穎以自身經歷説,“創投圈正在變得無比的瘋狂。”
嗅到熊市氣息
據統計,2013年全年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發生投資案例177起,涉及投資金額6.28億美元。
而2014年僅上半年已披露投資金額達13.10億美元,超過2013年全年投資金額的兩倍。
貪婪和恐懼往往就在一線之間。
易凱資本創始人王冉預計,中國早期TMT企業融資估值已到峰頂,6個月內估值普降30%-50%的可能性超過50%。
張穎建議,對於打算融資的企業,最好的時間就是今天。因為接下來二級市場先期大規模回調的可能性比較大。
理由是,標準普爾500指數在2014年已經第33次創下新高,但在不斷衝擊新高的繁榮背後其實存在著極大的隱患;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成份股中,約有47%的個股相比它們過去12個月中的峰值已經有至少20%的跌幅。
二級市場的回調效應一旦産生,一級市場勢必産生聯動反應。
張穎説,國內的VC行業在2011年有過一個短暫的高峰,然後由於窗口期的問題在2012年迅速回冷,由熱轉冷的變化僅僅發生在幾個月之內。那些收入和利潤薄弱的小市值公司將被拋棄。
“融資並不是一錘子買賣,肯定需要時間,市場情緒可能忽然會發生變化。創始人必須在估值和融資速度之間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點。”
已經有創業者感受到山雨欲來的信號。微聚創始人焦一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其實我天使投資的錢還沒有用完,但現在的融資時機太好了,不知道再過幾個月還能不能像現在一樣很容易拿到錢。“融資環境隨時在變化,還是把錢拿在手裏安心。”
中衛基金創始合夥人李文罡對《金證券》記者説,投資市場數度冷暖更疊,有峰必有谷,如果冰凍期來臨,確實可能發生優質創業項目被“誤傷”的情況,關鍵還是看企業的“內功”如何。
BAT錢多無懼
頻頻撒錢的網際網路土豪BAT,似乎不在乎資本市場的冷暖。其豪放,無疑對創投圈“瘋狂”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投行人士Luo Patrick分析,過去十年中,騰訊累計買了價值537億元的企業,其中2014年上半年買了300億;過去十年中,阿里巴巴累計買了價值618億元的企業,其中2014年上半年買了455億元。上半年阿裏和騰訊加起來投了750億元。同期整個A股市場IPO金額是353億元,中概股在美國大概融資了260億人民幣,港股半年IPO金額是650億元人民幣。“騰訊和阿里巴巴兩家公司相當於自己辦了一個香港IPO市場,或者兩個A股IPO市場,或者一個中概股+A股IPO市場”。
“(它們)大筆投入之後,市場估值水漲船高,所有人都揣著錢包殺進來了。做煤炭的、做房地産的、做鋼鐵的,人人都想在遊戲、移動網際網路、影視傳媒領域撈一把。”Luo Patrick説。
江蘇高投投資經理繆振鐘對《金證券》記者説,BAT的投資邏輯是提前卡位圈地,重點考慮被投企業在整體佈局中戰略價值和業務協同作用。如果産品沒成功,不過是損失幾千萬;一旦落實,則可能帶來不可想像的市場份額。所以,它們給出的估值不能單純按照被投企業的價值來判斷。
李文罡告訴《金證券》記者,BAT是網際網路行業標桿,風投都會盯緊它們往哪兒投往哪兒發力。以移動醫療為例,騰訊投資丁香園之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市場對該行業的關注度,這也吸引不懂行的圈外人都來“小賭”一把。市場上撒錢的人越來越多,估值泡沫越吹越大。
創業者心態畸變
估值泡沫如今已是歷歷在目。
今年5月下旬曾有券商分析師對《金證券》記者感嘆,資本的瘋狂競逐極大推高了線上教育企業的估值,其跟蹤的三個融資項目兩個月不到,估值都翻了一番。其中一個面對高端市場的項目,只有40個付費用戶,估值就從6000萬狂飆到億元以上。
清科集團創始人倪正東透露,一個項目可能上午與下午的價格都會不同,“最近幾個月,每週都有我們之前投過的企業融到了新一輪資金,在投資界15年,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融資的年份。”
“錢多人傻”的場面,讓創業者的心態發生微妙變化。李文罡透露,自己最近考察一個醫療項目時發現創始人的估值預期高到不靠譜。“這主要源於不懂行的資本紛紛‘攪局’,他們不和創業者細聊技術壁壘和商業模式,上來就直接給出term sheet(投資框架協議),創業者的融資心態就此被誘發起來。”
創業者常拿某某業內企業的融資情況做比照,估值越比越高。繆振鐘還對《金證券》記者表示,不止一個創業項目為博取“眼球”製造噱頭,還會誇大融資額,這也刺激了其他創業者做高估值的念頭。
有創投人士告訴《金證券》記者,在這樣的氛圍下,一個沒有任何産品和用戶的公司必須得估值幾千萬元,“A輪不融到千萬美金都不好意思對外講”。
這樣的局面讓投資人如坐針氈。
比爾·格利坦言,“如果你的競爭對手決定加倍或者三倍投資,而你卻只是決定‘好吧,我不要執行不好的商業決策,我決定按兵不動。’於是,你失去了市場份額。所以,選擇不去參與競爭遊戲並不是可行的方法,因此,萬一世界出現變化,你能做的就是,嘗試建議別人從實際角度出發,對部分保守決策或備選策略採取積極的態度。不過,這不容易做到。”
張穎説,自己無法準確説出低潮何時到來,甚至無法負責任地得出結論,低潮是否會在12個月內到來,但“市場從貪婪轉向恐懼的關鍵節點只在彈指之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