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估值市場化或是美麗“傳説”

  • 發佈時間:2014-08-01 00:30:3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梅俊彥

  雲計算、雲搜索、雲電視……“雲”成為目前最時髦的IT概念之一,因此也成為了很多公司噱頭行銷的“利器”。創業津梁是深圳一家天使投資與創業孵化平臺,雲籌是由創業津梁提出的創業投資雲平臺。雲籌被創業津梁認為是眾籌的“明天”,雲籌是否只是噱頭,眾籌行業目前面臨著哪些挑戰……且看津梁創業創始人謝宏中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如何説。

  眾籌行業尚處預熱與躁動期

  中國證券報:目前各家股權眾籌平臺的業務模式有何差別?同質化是否嚴重?

  謝宏中:(對於業務模式)我沒有深入研究,社會各方可以在這個方向多做些研究。我們最熟悉的只是自己。關於同質化競爭,股權眾籌平臺作為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的一個類別,如果強調“網際網路”屬性,競爭的同質化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強調“金融”屬性,則是可以大家通過不同的産品配置與産品設計來差異化競爭,如果進一步強調“服務”屬性,我理解股權眾籌平臺的本質是創業服務,那麼行業內更加可以百花齊放各領風騷了。

  中國證券報:雲籌跟眾籌有何區別?目前平臺完成了多少個項目?

  謝宏中:雲籌在2014年5月20日上線測試,共推出了8個項目,已經完成了4個項目,共交付給創業公司的資金是650萬元,加上未交付的認籌平臺上的認籌總額是1037萬元。雲籌平臺自身也是通過眾籌成立的,當時發出項目募資400萬元,出讓10%股份,項目發出當天2小時籌滿,就立即停止對外融資,一些不知情的投資人繼續打保證金,都全部被退回。最後共26人參與了本輪眾籌。

  很多人從字面上把雲籌當作眾籌一樣,視為一種行業形態,在這個意義上有以下異同:相對於眾籌強調大眾小額集資的業務類型而言,“雲籌”更強調資金、人脈、渠道等各項資源的匯集、聚合、增值效應與業務實踐。相對於眾籌平臺大多數為網際網路WEB頁面環境而言,“雲籌”更強調背後網路與移動平臺的雲架構設計,與雲計算技術應用。

  中國證券報:預計日後眾籌平臺之間會在哪些方向上體現差異化?對行業的未來會有怎樣的願景?

  謝宏中:投資真的不是把錢投出去就可以了,必須要等到錢收回來才算結束。我想只要行業內在這方面增強共識,創業服務和創業成長孵化而帶來的差異化的點會很多。如果只是做投融資資訊發佈與撮合,必將面臨一家獨大局面,這個市場只要一兩家可能就夠了。

  行業目前是在預熱與躁動期,成熟的商業模式、服務流程化體系、平臺價值標準等方面都還在探索與建設中,雲籌也是在不斷學習與發展中。我們當前只能説是在法律與政策的框架下積極前行、謹慎把握。

  如果説中國當前P2P網路平臺投資人是42萬人,活躍的天使投資人是1000人,借鑒所有發達國家民眾經濟從儲蓄,到理財,再到股權投資的歷程,相信在中國也會有一個快速爆發增長的局面。股權眾籌平臺的興起,有機會掀起中國天使投資的新浪潮,培養和造就10萬量級的天使投資人群、平分甚至超過傳統創業投資市場的規模,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估值市場化或是美麗的誤導

  中國證券報:領投人群體為什麼重要?怎麼培養?怎麼抑制領投人不當衝動?

  謝宏中:股權眾籌要實現盡調、投資、投後管理三項投資職能的分工協作,要讓大部分參與者輕鬆成為財務型天使投資人,其中的一項關鍵是領投人職能的發揮。

  股權眾籌是風險投資行為,不同於借貸與P2P的“理財”行為。投資前的風險評估、投資中的條款達成、投資後的參與和監督,是投資行為有效性的根本,領投人作用和定位是其中的關鍵要素之一。

  領投人一般由傳統的天使投資人和創業投資機構來轉型擔任比較普遍。從培養機制而言,天使投資過程中經驗值得積累、投資平臺的服務功能增強補位、投資學院的專業知識教育培訓三個方面共同促進。

  雲籌在鉗制領投人的不當衝動方面,主要是通過加強風險教育、增強股權投資意識、線下投資人交流輔導等綜合行為完成,有一套自己的領投人管理標準和認證機制。

  中國證券報:為什麼很多平臺不採用完全市場化的估值模式?

  謝宏中:任何一個非公開交易的市場行為,都不可能用完全市場化的思維去套,那可能會是一個美麗的傳説。

  創業企業的估值是一個專業性的課題,更是平臺方、領投人、跟投人議價能力的綜合,是一場心理認可與博弈的結果,沒有絕對合理的估值,只有融資方和投資方達成的共識與接受。

  雲籌在這方面是分三步走的。第一步是雲籌平臺本身的專業投資經理與創業項目方的溝通與評價,産生估值基礎。第二步是領投人進行盡調和確認投資時,與創業項目方達成的招股一致意見,進行招股書發佈。第三步是所有跟投人産生後,各方一起簽署投資協議時,做最後一輪估值調整與確認。

  我們不建議把這樣的專業問題做成了一個純粹討價還價、不斷殺價的遊戲,我有點擔心創業者是否傷得起,有沒有那麼多精力來面對。傳統的天使投資項目估值確實是通過談與砍出來的,如果眾籌過程需要項目方跟每一個意向投資人去談一輪砍一輪,這個效率實在值得懷疑。另外,既然我們作為股權眾籌平臺,自身的專業性會不斷去加強,也會增進我們對前期估值建議合理性的信心。如果沒有信心,也許我們也會完全推給交易雙方去跳蚤市場式還價。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