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為中國邁向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 發佈時間:2014-10-17 08:55:41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曾曉新
65年,對於漫漫歷史長河來説,是一段很短的光陰。但對於中國機場業來説,卻是一段不能忘卻的歲月。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65年的建設和奮鬥,我國民航機場數量已達200個。65年來,機場的興建有力地改善了中國百姓與外界的聯繫條件,促進了社會文化交流,為地區經濟建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為新中國邁向現代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機場佈局
正逐步優化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含港、臺)主要民航機場只有36個。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大陸頒證的民航運輸機場(不含港澳臺地區)已經有200個。在2009年~2013年這5年間,全國共新增機場33個,遷建機場4個。
目前,我國所有省(區、市)的省會城市(首府)、沿海開放城市和主要旅遊城市都擁有了較為現代化的民用機場。自“十一五”以來,按照“東部提升、中部加強、西部加密”的方針,我國大部分新增機場都為中西部、偏遠地區的支線機場。目前,我國一些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地區以及地面交通不便的地區也都建設了相應規模的民用機場,在促進社會發展、民族團結、應急救援、國防安全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65年間,在我國運輸機場數量不斷增多的背後,更重要的是機場佈局的合理和優化。在中國的機場版圖上,一個以北京、上海、廣州等樞紐機場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慶、西安、烏魯木齊、深圳、杭州、武漢、瀋陽、大連等省會或重點城市機場為骨幹,以及眾多干支線機場相配合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機場體系初具規模。目前,我國運輸機場密度達到每10萬平方公里2.08個。
業務量
連年快速增長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民航持續快速發展,各個機場的業務量不斷增長。
1958年,全國民航機場的旅客運量只有10.38萬人次,貨郵運量僅有14079噸。到了改革開放初期1978年,全國民航機場年旅客運量達到231.91萬人次,年貨運量達到62967噸。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民航機場業務量快速增長。2013 年,我國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75430.9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258.5萬噸、飛機起降731.5萬架次。
2013年,我國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000萬人次的機場有24個,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00萬人次的機場有61個,年貨郵吞吐量達到10000噸以上的機場有50個。其中,北京首都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連續4年穩居世界第2位,上海浦東機場年貨郵吞吐量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3位。
在機場業務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全國民用機場的安全運作狀況逐年改進,機場的安全水準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正向規範、科學、系統的管理方式轉變。
機場業務量的增長和安全水準的提高,離不開背後規範的管理。近年來,相關政府部門不斷完善機場建設與管理、安全運作管理、應急救援管理、機場環境保護和航空器噪聲影響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為我國機場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氛圍。
機場設計和建設
已達國際水準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機場數量的快速增長、機場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機場建設的工程技術水準也在不斷提高,在複雜地基處理、瀝青混凝土道面設計與施工、高原機場建設等方面都有所創新和突破,有些方面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特別是在高原機場的建設方面有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經驗。目前,我國擁有高高原機場15個、高原機場14個,是世界上擁有高原機場最多的國家。
近幾年,我國機場設計理念不斷更新。目前,在機場建設方面,我國正按照現代綜合交通的理念科學謀劃機場建設,逐步形成以大中型機場為核心,以支線機場為輔助,兼顧通用機場發展,與鐵路、公路、城市交通等其他交通方式有機銜接與協調發展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充分發揮機場在促進社會經濟結構轉型和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如今,我們把“綠色機場”理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2年6月28日,我國第一個按照“綠色機場”理念修建的機場——昆明長水機場——正式通航。在昆明長水機場建設和運營的幾年時間裏,迎來了全國各地設計、監理、施工等單位,以及機場建設指揮部、機場集團和政府部門人員,甚至還有東南亞國家的人員前來參觀學習考察。昆明長水機場的建成和運營,為中國乃至其他國家的機場建設提供了學習和借鑒的最佳範例。
根據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節能減排已經明確作為民用機場行業發展的一項基本方針。在設計、建設和運營的過程中,我國機場將認真踐行“節約、環保、科技、人性化”的“綠色機場”理念。預計到2020年,我國還將建設多個機場。這些機場將無一例外地按照“綠色機場”理念來進行建設和運營。
成為國家和地區
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我國機場的興建,為人流、物流和資訊流的快速流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更為地區經濟建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國際機場協會(ACI)的研究數據表明,機場每百萬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以産生1.3億美元經濟效益和2500個就業崗位。機場已成為“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的發動機”。而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對機場經濟效益的分析和認識,不能只看機場自身,而要更多地看它對上下游産業鏈的拉動作用。相關數據表明,我國機場每百萬航空旅客吞吐量能産生經濟效益18.1億元和就業崗位5300多個。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每投資1億元,能産生經濟效益5.7億元,其中為北京市帶來效益2.8億元,為其他地區帶來效益2.9億元。
民航不但投資少、見效快,還是一個地區、一座城市開放的象徵。因為一個地區和一座城市一旦有機場,不但能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而且對引進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起到了標誌性作用。例如,昆明長水機場總投資233億元,預計2015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7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實現60萬噸。屆時,昆明長水臨空經濟的發展,預計每年對GDP的貢獻值將超過150億元,可直接和間接提供就業崗位達20萬個。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年~2020年)》。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民航運輸將發揮獨特的作用。通過建設機場、發展民航運輸,推動産業結構調整、産業合理分佈和産業轉移,從而進一步帶動農業轉移人口的合理流動,促進城市群的形成與發展。通過城鎮化宏觀佈局合理確定機場佈局和建設規模,將有助於推動城鎮化總體規劃和戰略佈局的貫徹落實。
專家視點
經濟新常態 機場新發展
□歐陽傑
自“十二五”以來,我國的機場建設無論是數量的增長,還是在通達服務範圍的擴大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機場佈局進一步優化,一些地級城市開始擁有2個以上的機場。新一輪的大型機場擴容改造基本完成,這些機場普遍形成了多航廈、多跑道的航站區構型。華北地區的通勤航空試點和拓展通用航空服務領域試點也取得了預期成效。全國機場安全保障能力得以顯著提高,重點機場的除冰雪設施設備建設正逐次完成,中小機場Ⅰ類跑道精密進近系統改造項目基本完成,大型機場Ⅱ類、Ⅲ類精密進近系統提升項目建設也全面展開。
當前我國機場正面臨兩大困境:一是對整個民航業增長起到龍頭拉動作用的大型樞紐機場業務量增長減緩。目前,我國旅客吞吐量超過3000萬以上人次的六大機場都以個位數的速度增長,明顯慢于行業平均發展速度。這主要歸因于空域容量受限的“天花板效應”,使得“空域、大型樞紐機場、中小型支線機場、全國機場”分別出現了容量受限、增速受限、增量受限、總量受限的特點,並進入了以上這種不良關係的迴圈狀態。二是受制于空域協調難度加大、機場選址困難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我國現有運輸機場的建設數量遠低於《“十二五”民用運輸機場建設規劃》中提到的到2015年全國運輸機場總數達到230個的目標。總的來看,主要受制于空域瓶頸,目前整個民航的增長潛力難以得到釋放,中高端旅客的潛力市場逐漸被高鐵蠶食,低成本的新興航空市場又尚未成形。
展望機場“十三五”發展規劃,機場佈局建設在新的形勢下需要有新的思路,其不僅體現在機場數量和服務範圍的漸進式增長上,還需要充分發揮航空交通在國民經濟轉型、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先導及戰略作用:
一是要滿足國民經濟轉型發展的需求。7%的GDP增速可能是我國未來較長時期的經濟發展目標,這預示著中國進入了“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新經濟常態時期。為此,順應中國經濟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服務”轉型和産業結構升級的發展趨勢,我國運輸結構的需求重心將逐漸轉向現代服務業,民航發展由高速、快速增長進入中速增長的階段,公務出行的高端化約束和大眾出行的低成本需求對航空旅客運輸需求産生了結構性的影響,將使得休閒旅客比重大幅度提高,為城市群中的二線機場建設發展提供了新契機,同時也對機場航廈設計提出了新要求。另外,在電子商務、新型貿易、臨空産業等新興業態的刺激下,服務於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航空貨運功能的發展潛力更加凸顯。可以預計,貨運機場也是“十三五”機場佈局規劃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
二是強化航空交通在國家重點發展的經濟帶或經濟區中的戰略支撐作用。如我國國際民航的發展應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一全球發展戰略密切結合,除了依託烏魯木齊地窩堡、西安咸陽、重慶江北和成都雙流等樞紐機場來鞏固中國—中亞—歐洲沿線的經貿聯繫,加強與中亞乃至整個歐亞大陸的區域大合作以外,還應立足廣州白雲、昆明長水等國際樞紐或國家門戶樞紐機場,強化中國與東南亞、大洋洲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的經貿合作。大力開闢樞紐機場面向國際新興市場的直飛國際航線,開闢與航空運輸和海洋運輸相輔相成的新興國際運輸大通道。同時,機場建設應積極響應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強化長江流域的中小型機場建設,並將航空運輸業的發展規劃納入長江沿線上海、武漢和重慶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規劃之中。突出北京新機場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交通引領和經濟引擎作用,並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示範項目中凸顯民航運輸業的戰略地位。
三是發揮機場建設在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中的推動作用。依據《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所提出“兩橫三縱”的城市化戰略格局以及規劃的21個主要城市化地區,在區域一體化和交通一體化的背景下,“十三五”期間機場佈局應依託這些城市化地區,打造以樞紐機場為核心的區域機場群,加快北京新機場以及成都、青島、大連、廈門、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等新一輪的國際樞紐、國家門戶樞紐或區域性樞紐機場的規劃建設。同時,在主要城市化地區重點構建更多的“一市多場”體系和多機場體系,其中重點針對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等3個優先開發區域進行機場群的功能定位和協同發展;而對於江淮、海峽西岸、中原、長江中游等18個重點開發區域則主要是完善機場的建設佈局,發揮機場及其臨空經濟對區域發展的推動作用;在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則注重發揮機場在航空旅遊、應急救援和基本出行服務等方面的公益性作用,側重於通用和通勤機場的規劃建設。
此外,“十三五”機場的規劃建設要優先考慮我國中部的燕山—太行山區、蒙巴地區、呂梁山區、武陵山片區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這些地區大多屬於非旅遊目的地、非經濟發達地區、非地面交通便利地區和非邊防安全要地的“四非”地區,缺乏機場建設的直接動力,但其人口密集,經濟發展有“中部塌陷”的現象。本著滿足國家扶貧開發的需求,建議加大對這些地區支線機場的建設力度,並考慮採用與低成本航空和普遍航空服務相結合的機場運營模式,由此將民航發展納入國家扶貧開發這一戰略部署之中。
四是積極響應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所提出的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加強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規劃的戰略思想。在國防和軍隊改革逐漸深化的背景下,民用機場佈局建設需要與之密切配合,加強全國軍用機場的結構佈局優化及其空域結構的優化,推動民用機場佈局的優化調整,其規劃建設重點是滿足大型機場的擴容增量及功能定位的需求,滿足中小型機場的運營規模擴大和佈局建設的加快加密需求。此外,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在公開發佈的《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報告2014》中指出我國軍民基礎設施存在重復建設,一些軍用機場利用率偏低。對於這些軍用機場,除了考慮軍民合用的傳統做法之外,還可考慮採用民航託管的方式。
總的來看,民航“十三五”發展時期是實現民航強國發展戰略目標過程中承前啟後的關鍵階段,機場“十三五”發展規劃應繼續積極貫徹落實民航“全球化”和“大眾化”發展戰略。
(作者係中國民航大學機場學院教授)
民航人話機場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目前的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而民航也成為最具現代性、前瞻性的交通方式,現在應該把口號改為“要開放,修機場;要想強,上民航”。揚州泰州兩市擁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以及優越的區位優勢,相信新機場的運作一定會成為兩市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2012年5月8日,揚州、泰州兩市聯合新建的民用機場——揚州泰州機場——正式通航。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在新機場揭牌儀式上表示。
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這3個機場開航後,在保證常年運營一定量的定期航班的同時,未來機場還將適時開展旅遊包機業務,加大非定期航班的密度,實現阿拉善盟通勤航班與區域內干支線航班的緊密銜接,增強阿拉善盟的航空通達性。
——2013年12月17日,全國首個通勤航空試點項目阿拉善三旗機場通航。阿拉善機場總經理李偉作上述表示。
紅原機場通航後,將覆蓋阿壩州若爾蓋、黑水、阿壩、馬爾康、理縣等9個縣,形成“環紅原機場旅遊經濟圈”,帶動旅遊、物流、生態産業的全面發展。
——2014年8月28日,作為我國西南地區第42個正式投入運作的民航運輸機場,紅原機場正式通航。紅原機場董事長劉平作上述表示。
八方來評
日喀則市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則地區擁有優質旅遊資源、厚重的藏文化底蘊,以及豐富的礦産和藏藥資源。長期以來,日喀則地區沒有民航和鐵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交通瓶頸問題得不到解決。日喀則機場的通航,將對日喀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2011年7月8日,日喀則機場正式通航。2010年10月30日,在日喀則機場試飛成功後,日喀則地區行署專員許雪光作上述表示。
作為雲南省百年來投資規模最大、建設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民航工程,昆明長水國際機場順利正式通航,是雲南民航事業發展的新起點,是雲南優化民航發展佈局、完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的又一重大成果,必將對加快實現民航強國和橋頭堡戰略,促進雲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發揮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 2012年6月28日,我國“十一五”期間唯一批准遷建的大型機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正式通航。雲南省副省長劉平作上述表示。
稻城亞丁被國際友人譽為“水藍色星球上的最後一片凈土”。徒步稻城是我長期以來的夢想。今天,稻城亞丁機場的啟用,讓我的夢想不再遙不可及。
——2013年9月16日,世界海拔最高的民用機場——稻城亞丁機場——正式通航。旅友小孟地在開航當天激動地表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