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另類理財降溫
- 發佈時間:2014-10-17 06:00:25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大資管”時代加之網際網路金融理財産品的興起,使得各類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産品豐富性和多樣性大大增加,此前一度具備強大“吸睛”效應的各種另類銀行理財産品逐漸失去吸引力,再加上近兩年通貨膨脹得到有效抑制,投資者對獲取實物收益的偏好降低,這類産品似乎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另類投資産品因其稀缺性特點,具有較高的價值,要求投資者對其所投資標的商品的質地、性能、功用有足夠了解,這兩者決定了進行另類投資的客戶多是小眾的高端人群。因此,另類投資品購買門檻歷來較高,近兩年發行的另類理財産品雖門檻有所降低,但仍然集中在15萬元以上。
另一方面,另類理財産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近兩年也有所下降,投資者選擇本金和收益以現金支付獲得的收益率與普通高收益産品大體持平。但與傳統理財産品只能獲得現金收益不同,另類理財産品可以選擇以實物獲得收益,按照其公允價值計算的收益率通常高於以現金支付計算的收益率,收益方式相對靈活。
2012年以前,銀行推出的另類投資標的不僅包含各種白酒、紅酒、手錶、鑽石、瓷器、字畫,甚至影視投資和火腿都成為投資的對象,但這一熱潮在2013年以來快速冷卻。數據顯示,2013至2014年僅有5家商業銀行發行了共14款另類理財産品,投資方向上,除了建設銀行與中國聯通合作推出合約機理財較為新穎外,只有酒類、貴金屬投資這兩類投資品種。
而自從券商資管逐漸放開以及網際網路金融興起以來,為吸引投資者,非銀行金融機構也瞄準了另類題材發行相關理財産品。如華創證券旗下子公司發行的茅臺酒回購系列産品,以固定回購價格對未通過提現方式兌付産品收益和本金的投資者兌付現金本金和收益,新浪微財富推出的“金生寶”,可選擇兌換金條等方式兌付收益等等。
這些機構推出的另類投資不僅投資門檻遠遠低於銀行理財産品,而且收益並不遜於銀行發行的類似産品。銀行發行另類理財産品已逐漸式微,這是投資渠道日益多樣化與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共同作用結果,預期未來銀行在發行該類産品上可能繼續維持當前不溫不火的節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