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商會:系統思考的企業家生態圈——訪學習型組織理論之父彼得·聖吉

  • 發佈時間:2014-10-17 00:30:5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全國工商聯在開展中國特色商會組織建設中,非常重視商會組織中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並被把它作為首要工作來抓。彼得·聖吉認為,這和學習行組織生態圈的建設,有相通之處

  金秋北京,天高氣爽,景色怡人。

  15日,在風靡世界的《第五項修煉》一書中譯者、《論語別裁》英譯者張成林的幫助安排下,記者再次拜訪了來清華大學和索奧中國參加對話活動的《第五項修煉》作者,被譽為“學習型組織理論之父”的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著名學者彼得·聖吉,並就中西文化教育的融合交流,以及中國特色的商會組織學習行生態圈建設等問題,與彼得·聖吉教授進行了交流訪談。

  中國文化影響世界未來

  彼得·聖吉的此次中國之行,並不因他自己理論的推廣和應用,而是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對他的吸引力。他在《第五項修煉》和《第五項修煉——心靈篇》等系列著作中,曾多次借用孔子、老子等中國古代哲人之口,傳遞自己的理念。

  20世紀90年代,彼得·聖吉經人介紹結識了國學大師南懷瑾,在南懷瑾的指導下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他在接受《學習時報》總編鐘興國訪談時説:“南先生對中國儒釋道文化整體研究非常深厚,對這個世界的事情了解很深。我和南先生的談話,奇妙之處在於,我們所交流的不同話題是隨意流動的,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現我們既能和深刻的傳統思想又能和當下一切聯繫得非常緊密。其實對於我和他的交往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南先生對於人類的發展與成長的深度關注和他的思考與當下世界是緊密聯繫的。”

  西方社會發展至今,雖然取得了很高的物質成就,但帶來的問題也是觸目驚心的,如恐怖襲擊、能源危機、環境污染、全球變暖、宗教衝突及核擴散危機等。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這些危機一旦惡化,都足以影響數以億計的生命。而這些全球性的問題,許多就來自西方文化自身的弊病,是西方文化內在邏輯展開的必然結果。於是,許多西方學者開始把更多的目光轉向東方,希望從東方的古老智慧中,為困境中的人類世界尋找到一條新的出路。

  彼得·聖吉很早就開始接觸東方文明,他最初從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找尋對他的管理學有啟發的資源,漸漸地從中汲取了許多中國人的做人智慧以及獨特的修身養性之法,看到了中國文化主張“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側重綜合的文化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西方文化的缺陷,為人類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並足以影響世界未來。因此,在南懷瑾先生離世後,作為一個外國學者,彼得·聖吉曾提出,要把中國文化帶到西方去,讓中國文化重新生根,讓很多中國人感到震撼。

  商會組織的生態建設

  彼得·聖吉是享譽世界的管理教育學大師。他的《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一書曾被評為20年來最有影響力的五本管理學書籍之一,書中首倡的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國際工商界、學術界,都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創建學習型組織的最基本環節,其實需要相當程度的“個人願景”。願景的形成,需要從個人的堅定信念開始,以此為起點才能超越自我,發展成為組織團隊的共同願景。在學習型組織當中,特別強調的一個修煉是“團隊學習”。聽記者介紹説,中國特色的商會組織在作為市場仲介組織、企業自治組織、社會管理組織這一點上,和一般商會具有共同特點;與國外商會不同的是,中國特色的商會組織與政府之間、與工會之間並不是對立博弈的關係,而是緊緊圍繞執政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服務大局,通過聯繫協調,推動和諧發展,是一種跨界的組織網路生態。全國工商聯在開展中國特色商會組織建設中,非常重視商會組織中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並被把它作為首要工作來抓。彼得·聖吉認為,這和學習行組織生態圈的建設,有相通之處。

  據彼得·聖吉介紹,南懷瑾先生曾經和他説,中國沒有企業家。彼得·聖吉不解地問:您這麼説是什麼意思?中國應該有上百萬的企業家啊。南懷瑾告訴彼得·聖吉:不是這樣的,現在做企業的那些人,只是希望掙很多錢的人。在中國的傳統文明裏,企業家是要去改善社會。如果我們不談做企業的本意,不談做企業的精神,什麼都不會改變。

  彼得·聖吉説,現在有很多人,很多書,都講如何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很少涉及我們如何産生真正的意識的角度。這就是為什麼企業家沒有真正産生變化的一個原因。我們僅僅是效率上的提高,我們有一些新的改善的方法,但是從來都沒有真正接觸到這種變化的核心,是不夠的。而全國工商聯抓理想信念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十分相符。

  彼得·聖吉認為,學習型組織理論中的自我超越,要求個人能夠創造性地進行學習,以自發性的動力超越自我,實現大我,從而實現群體、社會乃至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價值。團隊學習要求個人努力能夠有效轉換成團隊力量。而全國工商聯在開展中國特色的商會組織建設中,把加強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工作與幫助他們解決生産經營中的實際困難結合起來,推動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實現轉型升級,不搞兩張皮。切實加強自身建設,選好配強會長、秘書長,加強規範化建設,不斷提高競爭力。這些做法,都有美好前景。

  從“學習型”到“學習行”

  中國傳統文化的行知合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學之道,關乎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2014年5月,在巴黎舉辦的索奧全球第四屆論壇上,彼得·聖吉和張成林等中西學習行者,圍繞中華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互補互利這一主題開展對話。彼得·聖吉這次來京,希望與有思想的行動者和能行動的思想者,圍繞文化教育領域學習行組織發展和社會創新,繼續展開東西方對話,為籌備兩年後舉辦的第五屆索奧全球論壇打基礎。

  彼得·聖吉説,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東西方跨文化、跨界和跨代際的協作學習和社會創新,不但要有理論基礎,更需要行動實踐。他希望能同中國商會組織精英圍繞東西方文化教育領域“學習行組織生態圈”展開探討,通過整合索奧全球網路資源,推進孵化跨界協作和社會創新、共同開創傳統文化人性教化與國際先進組織管理理論方法結合,共同創立連接東西方絲綢之路的“心絲路”學習行生態圈,開發東西方對話與協作的物理和精神空間,使“學習型組織”成為“學習行組織”。

  彼得·聖吉(圖左)與張成林戚冬玲/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