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核,其實就在身邊

  • 發佈時間:2014-10-16 10:29:5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本報記者 操秀英

  地球上每人每年平均會受到來自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輻射劑量約為2.4毫希沃特,受人工放射性核素影響的輻射劑量為0.01毫希沃特,輻射劑低於100毫希,不會造成人體明顯的組織損傷。

  “核電站、核潛艇,還有核武器,還有……反正核可厲害了。”在中國科技館正在展出的核科學技術展展廳裏,對於爸爸提出的“什麼是核能”,8歲的王逸東這樣回答道。

  在展廳前,記者隨機採訪的許多觀眾給出的答案與這個小男孩差不多。實際上,除核電站等上述動力性設施,核科技還包括同位素、輻射技術等方面,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更是與核技術密切相關。

  中國科協舉辦的第48期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邀請多位核技術領域的專家院士,追尋“核”你我的關係。

  輻射如空氣般無處不在

  “要少玩手機、少玩電腦,有輻射。”到底什麼是輻射,輻射可以計算嗎?

  輻射就是從發射體發出的射線,分為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天然輻射無處不在,包括宇宙射線、土壤、岩石和飲水中的放射性元素等,人工輻射常見的有做X光檢用放射性同位素治病、看電視、吸煙等。輻射按其能量的高低及電離物質的能力,可分為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主要包括α、β、γ輻射及中子輻射。α粒子用一層厚一點的紙就可以擋住,所以α粒子對人體沒有什麼影響,但很重要的是,不要把它吃到肚子裏面去。第二種是β射線,是帶負電的電子,一般的鋁片也可以將它的穿透力擋住。而伽瑪射線則就需要用混凝土墻來擋住。核輻射就屬於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則是低能電磁波,其能量較電離輻射弱。

  輻射劑量低於100毫希,那都不是事兒

  中國核學會原理事長王乃彥院士介紹道,輻射劑量的單位是希沃特(有效輻射當量劑量的單位,記作Sv),每千克人體組織吸收1焦耳能量記為1希沃特。它代表了受到電離輻射照射的個人的總傷害,反映的是各種射線或粒子被吸收後引起的生物效應強弱的輻射量。

  乘飛機每小時的輻射量為0.005毫希沃特;每天看兩小時電視,每年接收的輻射量為0.01豪希沃特;每天吸煙20支,一年的輻射量為0.5豪希沃特;每次X光檢查的輻射量為0.2-2豪希沃特。

  有數據顯示,地球上每人每年平均會受到來自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輻射劑量約為2.4毫希沃特,受人工放射性核素影響的輻射劑量為0.01毫希沃特。當輻射劑量低於100毫希沃特時,醫學上觀察不到對人體的確定性效應,即明顯的組織損傷;當劑量超過4000毫希沃特,在沒有醫學監護的情況下,有50%的死亡率,而當劑量超過6000毫希沃特時,則可能致命。

  防輻射“神器”就是個擺設

  迄今最熱銷的産品是針對孕婦的防輻射服。針對其是否真能防輻射的爭論也一直未停止過。此次核科學技術展特刊則刊文表示,如果是針對電離輻射,要想遮罩γ射線,需要用鉛這樣的重金屬來遮擋,防輻射服完全起不到遮罩作用,如果針對來自電腦、手機等電器的電磁輻射,一方面沒有確切證據表明這些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害,另一方面孕婦不可能穿上整個身體都遮蔽起來的衣服,電磁輻射仍能很容易進入身體。

  那麼在電腦桌旁放一盆仙人掌或類似植物能防輻射嗎?實際上,仙人掌除了美化環境外,其能吸收電磁輻射的説法都沒有科學依據。

  應該如何有效防輻射?王乃彥介紹道,在防止輻射方面,應該區分外照射和內照射。所謂外照射是指外部源發出的輻射穿透人體産生照射劑量。相關的措施包括:加大人員與放射源的距離、儘量縮短人員在放射性區域停留時間、採用遮罩技術,常用的遮罩材料有混凝土、 鐵、鉛,厚水層也有很好的防護效果。內照射是指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內部産生的照射,要減少內照射産生的照射則需要儘量不讓放射性物質進入體內,如禁止在核電廠控制區內吃東西、喝水;在必要時先補充一些穩定的碘,使體內的碘含量飽和,減少最容易進入人體的放射性碘的吸收;進入放射性工作區穿特製的連體服;如果空氣中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質,工作人員還要穿上特製的氣衣,像潛水員或宇航員一樣呼吸乾淨的空氣;強放射性物質的操作要在熱室中進行。

   全球每年食品輻照量超過40萬噸

  同位素與輻射技術是二十世紀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高技術産業,是和技術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農業、醫學等領域應用廣泛。

  北京市射線應用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鮑矛介紹道,輻射加工是指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線裝置産生的電離輻射作用到被輻射的物質上,與被輻射物質發生物理、化學或生物效應,在常溫下對物質進行保鮮保藏、消毒滅菌或材料改性的一種加工技術。

  輻射加工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包括醫療用品(金屬製品、塑膠製品以及一次性使用的功能高分子材料醫療用品,如外科植入物、人工關節、心臟瓣膜、骨骼、牙科材料、手術創口縫合用品等)、食品(糧食類、果蔬類、熟肉類、冷凍畜禽類、調味品類、乾果果脯、花粉、寵物食品等)、藥品(中成藥及其原料、醫藥製劑等),等等。

  據調查,全世界收穫的農産品約三分之一在到達消費者之前就因腐敗和蟲害而損失。食品輻照技術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種滅菌保鮮技術;它為食品保藏與滅菌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全世界已有57個國家和地區批准了230多種食品品種輻照上市;全球每年食品輻照量超過40萬噸。

  在醫學領域,放射性藥物與核醫學是核技術應用中最重要、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在發達國家中,僅放射性藥物就佔衛生保健支出的4%左右,放射性診療在整個衛生支出中佔10%以上。全球核醫學業産值超過3000億美元,且年增長率達15%以上,儘管發達國家人口僅佔全球的10%,其市場份額卻佔約60%。

  在工業領域,核儀器儀錶是最早形成産業的核技術應用,據不完全統計,僅美、英、法、日等國擁有的核儀器儀錶已超過百萬台套。石油測井中的中子測井系統,它能直接給出地層岩性和油、氣含量;煤炭品質線上分析系統可實時給出元素含量;工業用γ無損探傷儀與大型檢測設備已得到廣泛應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