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放射性物質可致靈長類動物血液改變

  • 發佈時間:2014-08-08 11:30:3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英國《自然》下屬《科學報告》期刊近日發表的一則環境學研究顯示,居住在日本福島市周圍森林的野生日本獼猴和日本北部的日本獼猴相比,血細胞的計數更低。這項研究表明,在接觸到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泄漏出來的放射性物質後,可能造成了這些靈長類動物的血液改變,儘管導致這些改變的準確原因目前還需證實。

  2011年3月發生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事故,導致大量放射性物質被釋放到環境中。在此次研究中,日本東京獸醫生命科學大學的羽山伸一與他的研究團隊,對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70公里的61隻猴子和距離核電站400公里的下北半島的31隻猴子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福島猴子的紅細胞和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壓積都比下北半島猴子顯著性更低。

  肌肉中放射性銫的含量,是衡量放射暴露量的一個指標。在福島猴子體內檢測到的水準,和它們棲息地的土壤核污染水準相關,而放射性銫水準則在所有下北半島猴子體內都完全無法被檢測到。白細胞計數在幼年猴子(0歲到4歲)體內和肌肉放射性銫水準呈現負相關,但是在成年猴子(5歲以上)中沒有發現這種相關性,研究人員認為,其意味著年幼的猴子更容易受到放射性物質的影響。

  研究人員指出,血細胞計數低或是減弱的免疫系統的表現,這可能讓猴子更容易感染流行性傳染疾病。他們的研究排除了是疾病感染和營養不良導致了福島獼猴血細胞計數低的可能性。不過,研究人員亦承認,需要進一步研究來確認這種血細胞計數低是放射損傷導致的。

  今年稍早時間,日本學者已報告稱,吃下了該核電站附近含有相對低含量人工銫的放射性植物後,蝴蝶幼蟲可能更容易出現畸形和過早死亡,但當時的調查結果,尚不能套用到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靈長類物種上。(張夢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