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圳民企“參軍”熱情高漲

  • 發佈時間:2014-10-16 06:34:46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我國國防工業逐步市場化,以及軍工企業的股權多元化、軍工國企改制、軍工科研體制改革、激勵機制改善等一系列變革,目前深圳的軍工企業數量可觀,産業發展涉及多個行業和領域,還有不少民營企業對於“參軍”熱情高漲。與此同時,民營企業進入軍品市場面臨諸多難題,目前軍工民企距離深度融合仍有差距。

  針對這一現狀,“軍品市場法規政策培訓研討會”15日在深圳舉行。學界、業界相關專家圍繞“軍民融合”、採購流程、法規政策以及準入單位資格審查等內容展開討論,希望引導優勢民營企業儘快進入科研生産和維修領域,真正實現“軍民深度融合”。

  ●南方日報記者 胡明

  深圳“參軍”、涉軍企業近百家

  “深圳是改革開放前沿,創新理念、創新環境優越,此外,深圳電子行業發展基礎好,隨著軍事裝備資訊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深圳企業大有可為空間,也具有突出優勢。”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學院專家劉國慶説。

  據他了解,目前深圳高科技民營企業“參軍”熱情高漲。“軍品品質要求高、數量少,能夠承擔軍品任務對於企業來説是一個認可,有利其形象提升。此外,承擔軍品任務,對於企業的管理方式、品質體系和保密資質認證等方面有嚴格要求,對於完善和提升企業內部管理有好處。”

  劉國慶透露,目前全國2300多家企業具備“參軍”資格。由於深圳具有發達的民營産業基礎,尤其是在高科技和資訊技術領域,不乏一些具有競爭力的優勢企業。

  根據深圳市科技創新委披露的資訊,目前全市已取得軍工保密認證的企業約60家,“四證”齊全的企業約20—30家,參軍、涉軍企業近百家。

  與會專家認為,中國的“軍民融合”從2011年開始,但發展到現在,距離真正的“軍民深度融合”仍有不小差距。

  “雖然有不少民營企業直接、間接參與軍品生産,但主要給軍工企業提供配套生産和代工,距離真正意義上的‘軍民融合’還有差距。真正的‘軍民融合’要求更多民營力量承擔軍品核心部件甚至是整機的生産,民營和軍工企業在招投標中公平競爭。”劉國慶説。

  民企“參軍”仍面臨諸多難題

  專家指出,民企“參軍”面臨政策及産業自身發展等諸多因素制約。要實現“軍民深度融合”,有諸多難題待破解。

  據悉,目前進入軍品市場要求有“四證”——産品科研生産許可證、保密資質認證、品質管理體系認證、承制單位資格審查認證。由於“四證”分屬不同機構管理,加大了民企拿到四證、進入軍工市場的困難。

  除此之外,民企“參軍”還有不少現實問題,部隊對於軍品有嚴格規定,不少涉軍企業既有民品又有軍品,企業的生産管理模式面臨挑戰。

  同時,與軍工企業相比,民企需要更多地考慮到盈利問題,政府部隊都有引入民間資本的法規,但對於民企“參軍”的優惠政策、補償及退出機制仍不完善。

  專家認為,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循序漸進,一方面通過對企業進行政策法規普及和培訓,讓更多企業熟悉和了解軍品市場。此外,國家也需要在推進“軍民融合”的過程中,逐步完善相關規章制度。據透露,國家正在探討降低民企進入軍工市場的門檻。

  深圳已有“軍民融合”企業孵化器

  為了服務有意“參軍”的深圳民企,深圳已經出現“軍民融合”企業孵化器——深圳華創科技創新成果産業轉化中心。該中心執行主任黃偉認為:“深圳應發揮軍工産業的技術優勢和民營資本的靈活優勢,通過産業技術鏈和資金鏈的延伸,促進國有力量走出來和民間力量聯合,同時還應當充分依靠深圳市科技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

  黃偉透露,今明兩年,華創科技創新成果産業轉化中心還將以中央和地方企業集團為重點,拓展建立15—20個研發實驗服務基地,打造軍民同融、科技金融、孵化器、檢測與認證、現代農業五個領域中心,以推進産學研資在深層次上開展跨專業、跨領域合作。

  據悉,目前深圳已有多家企業通過華創中心納入軍工採購體系。據黃偉介紹,去年深圳金溢科技一款基於RFID技術的軍車識別系統已經納入軍工股採購,該系統主要用於軍車身份的識別,以防止假冒軍車的情況。而在今年8月,深圳賽為智慧也正式得到批復,進入軍工招標體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