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校訊通該不該叫停

  • 發佈時間:2014-10-15 02:53:33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吳衛群

  北京市近日下發《關於2014年進一步規範教育收費工作的意見》,其中要求學校、幼兒園不得為“校訊通”辦理提供便利條件。這意味著,在北京運作了7年之久的校訊通將陸續退出中小學市場。

  校訊通業務是運營商為學校和家長搭建的一個短信溝通平臺,有的老師幾乎把每天的作業、活動、學生表現,都通過此平臺向家長反饋,還有的學校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也通過校訊通向家長髮布。校訊通在各地中小學被廣泛使用,期間也一直伴隨著質疑。比如,以學校名義推廣校訊通,是否有變相強制收費之嫌?每月收費10元,學校是否參與了利益分配?所以,在北京之前,四川、陜西等地都曾先後出臺過類似規定,要求停止中小學校訊通業務,或者要求對其進行清理整頓。

  事實上,在移動網際網路的熱潮之下,短信業務自身也開始走下坡路。隨著智慧手機日益普及,家校之間的聯繫已經慢慢開始轉移到微信、易信、QQ等免費即時通信工具上。與短信相比,微信群、易信群、QQ群既能夠互動,還能十分方便地發送語音、視頻等流媒體內容,功能之強遠超短信。因此,從技術升級角度,校訊通這一業務即使現在不被叫停,將來也有壽終正寢之日。

  當然,對於校訊通,也不乏支援者的聲音。特別是一些低年級學生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老師佈置完作業,孩子有時會忘記抄或者抄不全,因此,校訊通是他們了解孩子在校情況的重要途徑,收點費也是可以承受的。

  筆者由此想到,校訊通雖説會被叫停,但家長們希望及時掌握孩子學習情況的需求卻不應被忽視。校訊通、微信群、易信群、QQ群……有了這些便捷的渠道,曾經的家訪制度,是不是就可以少搞或不搞?該開的家長會也可以不開或少開?原先學校應承擔的一些教學任務,是不是只要戳戳手指就可以“轉移”到家長身上?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人際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是無法替代的,教育者該有的職責也不是隨便可以轉移的。

  因此,無論是批評者對校訊通的質疑,還是主管部門對校訊通的叫停,從目前來看基本都落腳于經濟視野,但評判校訊通的優劣,更應該回歸教育視野。校訊通叫停或許也是好事,可以讓“家校聯繫”在反思過度依賴“電子渠道”的同時,靜心思考一下人性化、情感化的聯繫方式。校訊通叫停以後,如何建立起更符合義務教育特點,以育人為目的而不是以佈置任務、分數挂帥為目的的溝通渠道,變得更加迫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