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郵輪經濟如何念好“三字經”?

  • 發佈時間:2014-10-14 09:08:37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月2日,“椰香公主號”郵輪(右)緩緩離開三亞港。當日,西沙郵輪旅遊三亞至西沙航線首航。新華社發

  “大”:迎接郵輪市場的“大浪潮”

  近日,900多名中國遊客乘坐中國首艘自主經營、自主管理的郵輪“中華泰山號”在經歷了5天4夜的南韓之旅後返回煙臺港。乘坐郵輪旅行正慢慢改變著國人的旅遊方式。

  “中華泰山號”郵輪船長劉仁才説,跟動輒幾千、上萬元的外國郵輪相比,“中華泰山”郵輪的定價比較親民。來自山東的薛女士帶著自己的女兒出來遊玩,她説:“只交了三千多元就可以乘郵輪出國玩兒,挺值的。”

  中國郵輪市場有多大?來自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的數據顯示,中國乘坐郵輪出境旅遊的人數從2005年的幾千人增加到2013年的57萬人,今年有望突破70萬人。到2020年,郵輪經濟對我國經濟的貢獻有望達到510億元。

  “近年來,各大國際大型郵輪公司紛紛開通中國航線,中國郵輪市場成為郵輪業爭奪的焦點。‘中華泰山號’郵輪的前兩個航次旅客爆滿,就説明國人對郵輪旅遊的嚮往和認可。”渤海輪渡公司總經理于新建指出,“中華泰山號”首航的更大意義,在於打破了外國郵輪巨頭壟斷中國市場的局面。

  郵輪經濟,被稱為“水道上的黃金産業”。國際郵輪協會透露,目前亞太區的35億人口中,郵輪市場滲透率不到0.05%,而北美洲郵輪市場滲透率約達3.2%,歐洲郵輪市場滲透率約為2%。中國郵輪市場方興未艾,為市場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今年3月,交通運輸部提出,以郵輪運輸帶動郵輪經濟發展,將郵輪經濟打造成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專家預計,到2020年,中國郵輪旅客數量有望達到450萬人次,成為亞太地區最具活力和最大的郵輪市場。

  “特”:尋找競爭的獨特定位

  近年來,郵輪旅遊受到越來越多以家庭遊客為主力的國人的青睞。看中這一機會,歌詩達、皇家加勒比、地中海等歐美郵輪巨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但因在語言、餐飲、消費習慣等方面對中國本土文化融入不足,目前大都存在一定程度“水土不服”的問題,這為國內企業自主經營管理的郵輪提供了發展契機。

  而與國際郵輪巨頭紛紛以上海港、天津港、三亞港等港口作為母港不同,渤海輪渡以煙臺港為母港也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與國際巨頭的正面競爭。渤海輪渡董秘寧武表示,從目前來看,以煙臺為母港並沒有對客源造成太大影響。

  伴隨著休閒遊、出境遊持續高增長,近年中國郵輪旅遊開始進入爆發期。但中國旅遊協會休閒度假分會秘書長魏小安認為,郵輪産業是技術高度密集與資金密集型的産業,中國目前不缺資本,缺少的是軟實力——郵輪運營的管理人才和郵輪運營的管理系統。

  “郵輪屬於高端旅遊行業,我們一直在探索符合中國消費者習慣的運營模式。”于新建介紹,為使“中華泰山號”更符合國人出遊和消費習慣,從船上設施、服務人員、生活用品到休閒娛樂,都加入不少中國元素,遊客在船上既可遍嘗各國美食,感受異國風情,又不會因為過大的中西方文化差異影響出遊體驗。

  近年,中小型郵輪在國內的認知度有較大提升,成為本土郵輪差異競爭的陣地。對此,中國旅遊報的旅遊專家楊小漣認為,相比大型郵輪,中小型郵輪具有一價全包、私人空間較大、客人與服務人員配比高等優勢。除此以外,中小型郵輪吃水量較淺,對航道和港口的要求較低,因而能夠去到一些峽灣、小鎮,包括一些比較隱蔽的“世外桃源”。

  業內人士稱,除了差異化競爭,郵輪産業還面臨本土郵輪服務標準制定、國際郵輪文化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等問題,中國郵輪旅遊還需要深挖自身特色。

  “慢”:休閒遊如何激活“慢文化”

  8月31日下午,來自西安的駱先生帶著自己的父母登上了郵輪之旅,“全程吃住玩在郵輪,避免了來回搬動行李,比較適合慢生活”。

  郵輪休閒,倡導“慢節拍”。中國經濟網總編輯崔軍認為,要打造郵輪“慢文化”,就是要實現旅遊向度假的轉變,改變過去那種疲於奔命,“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出遊方式。此外,崔軍指出,我國自主運營管理的郵輪還應努力營造“遊文化”“海文化”和“孝文化”。

  “‘遊文化’就是要讓郵輪成為更好地了解和體驗旅遊目的地傳統與現代文化的平臺,增加旅遊的文化元素,變一般觀景購物之旅為深度文化之旅;‘海文化’就是要讓遊客零距離接觸和感受深海遠洋,了解海洋知識,增強海洋意識,培養海洋胸懷;‘孝文化’就是要提供一個適合老年人出遊的方式,給年輕人盡孝道提供一個放心的選擇,使中華傳統美德在郵輪上得到體現。”

  郵輪旅遊最早始於18世紀末,興盛于20世紀60年代。在源頭上帶有西方貴族文化傳統的這一休閒方式,積攢下了自己的一套文化、禮儀、著裝規範,這也成為郵輪“慢文化”的一部分。

  一些專家指出,中國人對郵輪文化尚未完全熟悉,素養還需培育,一些中國遊客對著裝、禮儀等郵輪文化還存欠缺。但崔軍建議,可以針對中國人的著裝習慣、行為習慣,推出類似于“不用著正裝的郵輪”“不用排隊的郵輪”等概念。實際上,“中華泰山”在維持秩序、提高效率等方面的一些創新做法,已經有明顯成效,比如遊客上下船和就餐的秩序和速度,大大好于國外郵輪。

  崔軍認為,中國自主運營的郵輪,既要充分吸收世界郵輪百年發展歷程中積累的文化元素,更要適應現階段的中國國情和遊客需求,積極調整和創新,減少一些不適合中國人的禮儀習慣,打造本土郵輪文化。(本報記者 楊 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