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瑤山公僕百姓心碑

  • 發佈時間:2014-10-14 08:31:0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海濤

  2014年2月14日,正月十五,在這個萬家團聚的夜晚,還在加班的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扶貧辦主任趙文強剛在筆電上寫下一行工作記錄,便因積勞成疾突發心肌梗塞,永遠地離開了他傾注心血的大瑤山和這裡的鄉親們。

  45歲的人生,24年的扶貧事業,86本筆記和21張貧困村手繪草圖……趙文強的生命雖然短暫,卻將公僕形象牢牢地印刻在這裡的每一座山、每一個坡、每一道嶺、每一棵茶樹上;他用感人至深的事跡,在百姓心中鑄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瑤山群眾很困難,要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

  趙文強筆記摘錄:我始終堅定一個信念,那就是作為一名黨員,就要為家鄉,為父老鄉親多幹點事業,為瑤族同胞多作點貢獻。

  直到現在,作為同鄉和工作上的好夥伴,大樟鄉扶貧助理趙進學還不能接受趙文強已經走了的現實。“他實在太累了,把主要精力和感情都給了工作和貧困群眾。”

  “瑤山群眾很困難,要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在趙進學眼中,出身農家的趙文強剛開始參加工作時就把農民的冷暖放在了心上。

  在大樟鄉工作期間,哪的群眾有困難,趙文強就會出現在哪。大樟鄉石碑坳到大紅臺公路是金竹坪等6個村屯通往山外的必經之路。然而,當年這條路經過的地段山高坡陡,地勢險惡,修建難度大,許多老闆都不願意施工。趙文強心裏清楚,如果不修通這條路,附近村屯數百人出行會很不方便,更談不上脫貧致富了。

  為此,他從石碑坳徒步走到大紅臺查看沿途情況,發動群眾配合修路。在他的積極協調下,這條路按時完工並通過了驗收,困擾群眾多年的出行難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1999年,趙文強被調到金秀縣最邊遠、條件最惡劣的六巷鄉工作。15年前,村民進一趟城要花5小時,沒幾個幹部願意被派駐,趙文強卻一幹就是8年。

  2005年6月21日,六巷鄉遭遇特大洪災。時任鄉黨委書記的趙文強帶領幹部群眾積極救災,為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産馬不停蹄地奔波。

  災後,六巷鄉有7個村屯需要整體搬遷,其中六巷小村遲遲找不到合適的新址建房。趙文強決定把計劃給鄉政府的搬遷地讓出來。他跟鄉幹部們説:“咱先把群眾用地問題解決好,政府搬遷的事,今後再想辦法吧。”

  “趙主任走了,卻把金山和銀山留給了我們”

  趙文強筆記摘錄:我一生的理想,是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為地方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作貢獻,使家鄉人民富裕起來,使家鄉的各項事業振興起來。

  自2007年趙文強擔任縣扶貧辦主任以來,瑤鄉困難群眾在一點一滴的生活中,感受到了可喜的變化。

  位於大瑤山深處的三角鄉甲江村四面環山,田地稀少,群眾靠種植八角和杉樹為生。2011年以前,每人平均收入不到2000元,屬於重點扶持的貧困村。由於交通不便,全靠肩挑馬馱,八角等農副産品運輸不出去,即使豐收了也沒法賣個好價錢。

  正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盤秀萍為村子找不到致富門路發愁的時候,2012年,趙文強來到村裏調研。通過調研,趙文強認為甲江村的産業太單一了,群眾雖然解決了溫飽問題,但離小康生活還很遠,想脫貧致富,得要産業項目來支撐。“現在縣裏重點扶持種植石崖茶,對甲江村是個好機會。”

  趙文強對甲江村種植石崖茶傾注了很多心血。如今種植石崖茶近千畝,修了基地路和村屯路的甲江村再不會因農副産品運不出去而發愁,也不用為無致富門路而煩憂了。

  “趙主任走了,卻把金山和銀山留給了我們。”盤秀萍介紹,就在去世前的一個星期,他還到過甲江村,説你們要管護好你們的石崖茶,等採茶了,我一定來喝茶。

  2007年趙文強剛上任金秀扶貧辦主任時,金秀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只有6950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415元。自那以後,趙文強利用大瑤山獨特的生態環境,先後建成綠茶、石崖茶、香芋、水果、中草藥五個特色産業基地,全縣貧困人口以每年10%的比例遞減,扶貧路則以每年100公里的速度向前延伸。截至2013年,該縣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23320元,農村每人平均純收入5019元,貧困人口大幅減少。

  “扶貧資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錢,一分一角都馬虎不得”

  趙文強筆記摘錄:嘴不“饞”,不能貪吃貪喝,時刻想著群眾的柴米油鹽。腿不“懶”,不能高高在上,經常深入基層,關心群眾疾苦。手不“長”,不能亂拿亂要,要多奉獻,少索取。耳不“偏”,不能偏聽偏信,要能夠聽取不同意見,特別是反對自己的意見。心不“散”,不能以權謀私,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2013年7月18日,大樟鄉王田河漲大水,水退後,村民們驚喜地發現,一座扶貧橋兩頭的路基幾乎被洪水掏空,橋身卻安然無恙。村民們原本以為剛修好的扶貧橋這回肯定保不住了,沒想到橋修得如此堅固,這都是趙文強廉潔作風帶來的效果。

  “扶貧資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錢,一分一角都馬虎不得。”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扶貧辦一年的項目資金少的幾百萬元,多則上千萬元。對這些資金的具體管理和使用,趙文強眼明心亮,做到每一筆都清清楚楚。

  為防止有人侵吞挪用,趙文強指導制定出扶貧資金管理使用“九項制度”;為提高産業項目的效率,他開創了“以獎代補”的扶貧資金模式;為避免在選擇項目施工單位時部分人説了算,工程偷工減料,他率先引入“票決制”。

  “勤勤懇懇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趙文強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

  在他的老家,附近很多人都建起了樓房,但他家還是低矮、陳舊的泥房,簡陋的廚房只有兩個鍋和一張桌子。在縣扶貧辦綜合股股長陶菊芳看來,趙文強是個很樸素的人,西服袖口都磨出毛邊了也捨不得買一件新的,在智慧手機如此普及的年代,他手裏拿的仍然是一個老款直板手機。

  趙文強走的時候,他的銀行卡裏只剩下2500元,其中還要扣除每月800多元的房貸,和未及匯給讀大學女兒的1000元生活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