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山東商河水利項目投資數千萬 未經使用即告報廢

  • 發佈時間:2014-10-14 07:17: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簡稱小農水)意在打通灌溉“ 最後一公里”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産糧大縣———山東省商河縣調查發現,投資數千萬元的小農水項目,當地政府宣稱“三十年不落後、五十年正常用”,卻未經使用就大面積報廢。面對這項被指“乾涸了民心”的擺設工程,該縣水利部門主管官員竟稱是“省裏認可、造福於民的優良工程”。

  宣稱能用五十年建成即告報廢

  在全國小農水重點縣商河縣鄭路項目區田間地頭,一座座精緻的無井房智慧灌溉控制機、一行行黃色的出水口整齊排列,這些是2011年4月建成的小農水設施。當地媒體宣稱,小農水實行機井和泵站提水、管網輸水,IC卡在水錶上一刷,自家地頭出水口接上軟管就能輕鬆澆完地,連上學的孩子都可獨自完成。村民告訴記者,當時聞訊都很興奮,盼著從此告別“開著機動車、盤著電線、帶著水泵水管,像搬家一樣澆地”的歷史。

  商河縣水務局副局長王金葉介紹 :該縣于2010年7月通過競爭立項,入選第二批全國小農水重點縣,三個項目區分三年實施,覆蓋面積12萬畝,總投資1 .14億元;其中2010年項目位於鄭路鎮,分為泵站提灌和機井提灌,打機井128眼,鋪設地下管道數十公里,總投資3175萬元,覆蓋面積4.1萬畝。縣政府材料稱,該縣小農水項目均按“三十年不落後、五十年正常用”的標準設計和施工。

  然而記者在鄭路項目區採訪看到,一處處機井、輸水管、射頻機、給水栓等樣樣齊全的小農水設施,卻因品質問題陷入“建成就報廢的窘態”。

  “新打了18眼井,地下鋪了幾千米水管,可是都成了廢井、廢管。”黨家村黨支部書記黨春勝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該村農民拉著記者逐個指看廢棄的機井和淤積生銹的出水口,説剛建成時一刷卡,機井嗡嗡響,就是不出水;個別井出水跟牛撒尿差不多,量小還斷斷續續;另外,地下輸水管到處漏水,“走一路、漏一路”,灌溉根本指不上,建成後就報廢了。

  西莊科村村民對記者表示,新打的9眼機井試用了一次,有兩眼井抽幾分鐘就不出水了,抽上來的多半是泥沙,其餘幾眼井壓根兒就抽不出水。村黨支部書記陳朝山説,一大摞“一刷就靈”的IC卡,至今沒一戶村民願意領取。

  張墨林村一位張姓村民説,該村12眼機井中,有4眼井漏電,眼看著就廢棄了;試用時有1眼機井剛啟動,就聽見井裏“嘭”的一聲悶響,估計是水泵掉井底了,至今沒法撈上來;“井都打得淺,出水量小,後來乾脆都不出水了。”

  “村民一試用發現新打的4眼機井有3眼不出水,根本不靠譜,等於沒使用就報廢了。”張天鵝村村民告訴記者,空喜一場後,各家各戶只得跟過去一樣,自行架機、布管、扯線,從徒駭河渠道抽水澆地。

  根據小農水鄭路項目區建設規劃,大袁家村採用泵站提灌方式。村民説,建在豐收河邊的泵站沒見啟用過,埋在地裏的管道不僅沒出過一次水,翻地時還礙事,索性刨出管道扔了。村民引著記者查看多處閘閥井、水錶井,説這些井蓋從來沒見打開過。水泥蓋板上的鐵鎖已經銹死,用手一拽,掌心都是銹屑。

  擺設工程“乾涸了民心”驗收卻評為優秀

  “強基礎、惠民眾、管長遠的民生工程”,是國家對中央財政小農水補助專項資金項目的基本定位。記者在商河縣也看到“小農水建設到哪,基礎設施配套到哪,群眾增産增收到哪”、“建設小農水,發展大水利”等宣傳標語。

  商河縣水務局公開的材料説,2010年小農水項目的實施,使鄭路項目區實現“灌溉革命”,徹底解決了灌溉難;項目區農民年增收1000多萬元,畝均增收250多元。

  資料顯示,2011年8月,山東省財政廳、水利廳對商河小農水重點縣2010年項目進行了考評驗收,結論是“所有工程運作良好,均達到設計要求”,確定該縣為優秀等次,予以通報表揚,並對該縣2011年小農水項目加大資金補助力度。山東省水利廳官網的消息則稱,商河小農水重點縣建設任務為三年,前兩年的項目共爭取省級以上資金6000余萬元。

  而鄭路項目區農民説,盼星星盼月亮盼來的小農水竟成“豆腐渣”,不管縣裏怎麼往自己臉上貼金,都變不成“香餑餑”,大片高産田仍然“望天收”。村民説,今年夏天玉米拔節孕穗期遇“卡脖子”大旱 , 徒 駭河 渠 水 幾 乎 被抽幹,要是沒有後期的及時雨,今年玉米肯定減産。

  記者在鄭路項目區採訪的幾乎每個農戶家中,都能找到還沾著泥巴的水泵和盤繞成卷的水管。由於小農水用不了,近幾年村民仍主要從徒駭河渠道抽水澆地,有的地塊需架設幾百米長的水管才能澆上。旱情重時村民不得不在河渠邊晝夜守候,澆一次地有時要等三四天。抽河水澆地是婦女、老人幹不了的重活,一遇乾旱,不少外出務工的男性勞力再遠也得往家趕。

  當地村民説:當初建設時,一些農戶主動提出放棄小農水佔地青苗補償,還義務參與工程建設;工程隊撤離時,一些村民還歡送致謝;“留下遍地廢井廢管,就是個擺設,乾涸的是民心”。

  多個項目成“張嘴的黑洞”亟待跟蹤問效問責

  2010年1月,山東省水利廳、財政廳出臺《 山 東 省 小 型 農 田 水 利 重 點 縣 建 設 管 理 辦法》,明確要求確保工程品質。商河縣鄭路項目區的小農水工程是如何進行施工管理和通過驗收的呢?

  記者以多種方式聯繫鄭路鎮分管此項工作的副書記蘇平,均無回應。商河縣水務局副局長王金葉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沒發現、也沒聽説鄭路項目區工程有品質問題,“施工和驗收都非常嚴格,省裏高度認可,是造福於民的優良工程”。記者聯繫上山東省水利廳農水處,工作人員表示“沒接到過商河小農水品質問題的反映。”

  而鄭路項目區多位村民向記者反映,就小農水設施建成後無法使用的問題,他們曾多次向縣鄉兩級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門反映情況,要求進行維修和改造,但一直沒人理會。

  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一位工程師對記者説,機井和輸水管道竣工驗收前,只要按規範分別進行穩定流抽水試驗和全系統運作試驗,就不可能剛建成就報廢。他分析認為,商河縣小農水工程品質問題,應該是偷工減料導致井深不夠、成井工藝不合乎要求、機泵配套不合理、管道材質低劣等。

  據了解,近幾年來,國家和山東省在商河縣投入鉅額財政資金,用於改善灌溉條件。2009年1月22日,“濟南市加快商河縣發展工作簡報”稱,市政府責成市財政局,連續三年每年安排5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商河縣土地整理建設,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機井灌溉工程。記者實地調查發現,這部分機井狀況與小農水鄭路項目區一樣,普遍存在設施不配套或建成就報廢問題,村民反映基本沒正常使用過。

  根據村民提供的排查清單,報廢或設施不配套較為嚴重的分別如下:馮樓村24眼機井,報廢10眼,未配套14眼;張邁范村10眼機井,報廢4眼,未配套6眼;鄒馬村13眼機井,報廢5眼,未配套8眼;朱家林村12眼機井,報廢5眼,未配套7眼;胡營村20眼機井,報廢9眼,未配套11眼;打狗店村11眼機井,報廢4眼,未配套7眼。記者就此採訪商河縣土地整理開發中心主任劉雷鳴,未得到正面回應。

  商河縣農業部門一位幹部對記者説:“這幾年全縣不少農水項目成為‘張嘴的黑洞’,吞下國家鉅額資金卻吐不出水,偷工減料、抬高預算,套取國家補助資金是明擺著的。”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國家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投資補助範圍不斷擴大、額度逐年增加,但跟蹤問效還不夠,工程類項目品質問題頻出,浪費了寶貴財力。亟待完善資金項目績效評估制度,對於虛假工程和劣質工程應嚴肅問責。”

  (原標題:山東一投資數千萬水利項目建成就報廢)

  (經濟參考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