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板斧”能否劈開轉型新路?

  • 發佈時間:2014-10-14 06:29:45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助力區域經濟發展、産業調整升級,園區求新謀變——

  □本報記者 董世梅

  10月9日,成德(中江)工業園的恒合·工業雲製造基地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我們的工業雲平臺就是能幫你把創意變成圖紙、專利和産品,甚至可以融資、將産品銷售到終端。”項目負責人雷剛描述著項目建成後的未來。

  對工業雲項目所在的成德工業園來説,其未來就是利用成都、德陽共建産業園區的優勢,促進兩地的産業轉型和結構調整,助力區域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各地都在尋找新的增長動力的情況下,産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産業調整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自然成為抓工業、強産業的“牛鼻子”。

  産業園區發展如何在“換擋”的情況下不失速?四川使出“三板斧”——

  A

  第一板斧

  變“單打獨鬥”為佈局發力

  與其他地區共建産業園,德陽的目光並不僅僅鎖定成都,地理位置上相鄰的阿壩、綿陽等地也是德陽共建産業園區的合作對象。“我們就是想用共建産業園區的形式,來優化區域的要素配置,深化區域之間的産業分工和相互合作。”該市相關負責人如是説。

  “佈局優則動力強。”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全省多點多極支撐發展的戰略佈局,進一步優化園區佈局,激發園區在區域經濟發展的活力已成為全省園區發展推進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市州的行動已經展開——

  從2003年開始,成都就“化零為整”將全市原來的116個工業園區整合為21個,基本實現一個區(市)縣集中發展一個工業園區。下一步,還將進一步優化空間佈局,提升産業承載能力,形成“大園區承載大産業”、“小園區發展特色産業”的新格局。

  無獨有偶,瀘州則對全市原有9大産業園區進行産業體系梳理,將9個産業園區調整為長江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産業區和酒業發展區三大板塊,並研究制定三大板塊總體規劃及産業發展規劃。

  優化佈局之外,四川更強調園區要以“畝産論英雄”。9月底,省政府辦公廳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節約集約用地的意見》提出,切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規範園區用地管理,推進存量低效建設用地盤活利用等。

  瀘州江陽區産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呂先告訴記者,為了提升産業園區的品質和品質,園區不僅打破5個“園中園”的經營模式,更“請出”了20多家投資強度不達要求、産業結構不合園區産業定位、科技含量不高和效益低下的企業,收回土地800多畝和5萬多平方米閒置廠房。

  從“你爭我搶”辦園區到全省優化産業園區佈局,從“來者不拒”到“不能撿到籃子裏都是菜”,園區發展正加速邁入系統發力的新時代。

  B

  第二板斧

  變政府主導為多條腿走路

  在傳統的政府主導建設運營園區之外,我省通過建立約束和激勵機制,逐步探索將部分園區運營發展的主導權交予市場,提高投資效益和資源利用效率。“今年我們園區的騰退率已經有40%,比正常年份高出一倍。”在成都溫江的浩旺産業園,四川浩旺集團總裁辦主任趙勇帶來了第一線的感受。

  浩旺集團對運營園區內不少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很上心。4月以來,浩旺集團和成都銀行等聯手推出“浩旺助業貸”,“浩旺向成都銀行推薦企業,為企業免費擔保,企業手續齊全後兩個工作日可獲得銀行貸款,目前已經有約20家企業獲得發展資金。”趙勇説,園區既當“媒人”又當“責任人”,並未收取手續費,為的就是提高企業對園區的認可程度,吸引更多企業入駐。

  去年9月在資陽安岳縣動工建設的四川渝成製鞋産業園,則採取了“政府引導、企業主營”的運營模式,由龍頭企業牽頭,中小企業抱團發展。産業園運營方——渝成製鞋産業園投資有限公司股東由10多家實力較強的鞋企和鞋材商家組成,目前,園區一期已經簽約企業100多家。“選擇這樣的運營模式,就是為了專業運作,更適合製鞋産業的發展和變化。”園區方面如是説。

  事實上,我省正在加大推進産業園區建設方式轉變的探索。省經濟和資訊化委方面的數據顯示,通過引導園區構建由投資開發公司主導的園區運作體制,我省推動各地園區設立投資開發公司,截至2013年底,全省120個園區建立了開發建設公司,社會資本進入園區建設領域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外界評價,這樣的探索目的就在於進一步提高各類要素資源的利用效率,加快對企業的孵化和培育,在這一轉型過程中,園區的“火車頭”和“頂梁柱”將出現。

  C

  第三板斧

  變要素投入為創新投入

  國慶節前,成都高新區舉辦了一場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戰略性新興産品對接會,目的正是為了加快推動成都高新區“三次創業”,促進産業轉型升級,提升企業品質效益。

  作為我省首個年度營業收入超2000億元的園區,成都高新區的發展轉變已經成為我省産業園區提升發展品質的典型。成都高新區的“三次創業”將以創新為主線,于全省産業園區發展來説更是如此。

  截至目前,我省有省級開發區47個,國家級開發區14個。但産業發展層次,特別是自主創新方面仍有待破題。

  産業園區發展如何從依賴要素投入轉向內生增長?四川早就開始著力。“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園區又是企業的主要集中地。”省經濟和資訊化委主任王海林認為,增強創新驅動能力,就是要把園區建成創新、科研的主戰場。省經濟和資訊化委方面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51025”重點産業園區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達111.5億元,園區直接從事研究開發人員達到12.3萬人。

  在德陽,廣漢高新區近三年的油氣裝備産業産值年均增速35%,與之對應,園區近三年專利授權622件,發明專利授權57件,境外專利20件,起草和參與國內行業標準制定39項。同時,園區還形成了涵蓋研發、製造和服務的完整産業鏈條,全國最大的油氣裝備製造産業集群在此生根。

  在樂山,五通橋鹽磷精細化工迴圈産業園區鎖定嶄新規劃,發力精細化工。園內,福華集團將燒鹼生産改為世界一流的離子膜工藝後,萬噸産能佔地由15畝降為10畝;聯鹼生産大膽採用國內最先進的環保型制鹼外冷碳化塔清洗新工藝,讓生産流程和維修管理最大優化……

  不僅如此,我省還以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創建為契機,推進産業園區産業調整升級。目前全省擁有國家級示範基地12家,數量和相關發展指標均領先中西部。省經濟和資訊化委方面介紹,國家級示範基地包括電子資訊、汽車産業、軍民結合、裝備製造、食品、鋼鐵釩鈦、新型能源化工等類別,對引領我省産業發展大有裨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