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企赴歐投資熱逆風而行

  • 發佈時間:2014-10-13 22:30:53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何詩霏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投資者在主權債務危機期間紛紛撤離歐洲時,中國企業卻逆風而動,從中國流向歐元區的投資正大幅增加。根據德意志銀行的數據,截至2012年底,中國在歐投資存量擴大了4倍,達到近270億歐元。而在2010年,中國在歐洲的直接投資存量僅略超61億歐元,低於印度、冰島和尼日利亞的投資。

  赴歐投資增勢不減

  《金融時報》近日做了一項關於中國在歐洲投資、移民模式的調查,從北京到米蘭、馬德里、裏斯本、雅典的一系列報告揭示出,中國在歐洲的投資規模正在擴大。報告稱,中國在歐洲的資本和移民動向與中國自1999年實施的“走出去”戰略、發掘新市場和擴大中國經濟實力的努力密切相關。

  然而,中國對歐投資並非一帆風順。中國公司在歐洲做生意以及並購企業也不乏因對當地法律、文化不熟悉而失敗的案例。中國歐盟商會的一項調查發現,中國企業將勞工法律、人力資源成本、移民法和管理方式的文化差異視作在歐經營的最大障礙。

  如一家中企中標了一條從華沙到德國邊界的公路建造工程,但由於成本過高以及多次觸犯當地勞工法律,距簽訂合同不到兩年,波蘭政府即于2011年解除了施工合同。

  不過,這些障礙並沒有動搖中企在歐洲投資的信心,即便是在歐洲面臨主權債務危機的動蕩年代。雖然中國在歐洲的年度總投資額較2011年和2012年的高峰期有所下降,但是歐洲的分析師們注意到了中歐間合同的穩定簽署,以及中企對歐投資將在未來10年大幅增長的信號。

  有經濟學家預測,中國總的對外投資額將在2017年超過2000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份增量將投向歐洲。高達97%的中國企業表示,它們未來計劃對歐洲進行更多投資。分析師表示,中企對歐投資的熱情預計在接下來的10年內還將穩步增加。

  民資佔比大幅提升

  研究諮詢機構Rhodium集團的專家哈尼曼表示,“我們目睹了中國投資在歐洲的大幅增加,尤其是在歐債危機高峰時期的並購活動。這一方面是因為對廉價資産的擇機購買行為,另一方面是中國對外投資的長期結構性轉變,即從獲取發展中國家自然資源向購買發達國家品牌和技術轉變”。

  美國智庫遺産基金會也觀察到了這一最新的轉變,即中國投資正從資源富集的發展中國家轉向包括歐洲在內的發達地區。該基金會認為,民營企業在這一轉變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雖然國有企業仍是中國對外投資的中堅力量,然而德意志銀行的數據顯示,2008年~2013年間,國有企業在中國對歐投資中佔比78%。這些國有企業在中國國內的母公司主要從事如電信、交通、能源和金融等行業。但是,德意志銀行的研究也顯示,2011年~2013年間,相對於此前3年的4%,民營企業在中國對歐並購活動中的比例上升到超過30%。

  擁有68億美元資産的弘毅資本今年7月份並購了英國快餐連鎖企業比薩快車,顯示了中國民營企業決定購買歐洲資産的雄心。它們正緊隨國有企業的腳步,加大對歐洲的投資,希望獲取更多優勢技術和消費品牌。分析師認為,這一趨勢還將延續,因為中國民營企業能夠支付更多成本,這能確保它們在同西方買家的競爭中獲勝。

  遺産基金會的數據顯示,中國對歐投資在給定年份裏傾向於集中在單個國家。2014年,義大利成為中企在歐洲的最大投資目的國。中國在義大利的70億美元投資存量的近一半是在今年完成的;中國對葡萄牙的投資在2011年和2014年有一個飛躍;英國兩年來也目睹了中國投資的大幅增加;歐債危機以來,中國對西班牙的投資穩步增長。

  中國在歐投資儘管增速很快,但依然面臨挑戰。相對於中國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目前對歐投資規模並不大。這是因為歐洲不願意向中國出售頂尖的技術,但它們又沒有其他更多中國願意買的東西。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2013年流入中國的外資為1170億美元,仍然顯著高於中國對外投資1080億美元的數字。數據顯示,在中國2013年對外投資目的地中,歐洲是唯一下降的地區,降幅超過15%。但是,《金融時報》認為,該數據嚴重低估了實際的資本流動,而且沒有計算內地借道香港對歐洲的投資。官方數據存在缺陷的一個例子是,歷史上盧森堡一直作為中國在歐投資的最大接受國。中國企業通常選擇並購盧森堡的企業,充分利用其較為寬鬆的稅收和公司治理要求,然後通過在盧森堡的企業實體赴歐洲其他國家進行投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