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混業時代更需建好防火牆 避免風險跨行業跨業務傳遞

  • 發佈時間:2014-10-13 07:34: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王姣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02年,國務院批准中信集團、光大集團以及平安集團成為綜合金融控股集團試點,被認為是中國金融機構分業走向混業的過渡階段。

  時隔十年後的2012年,銀、證、保、基、信等各類金融機構全面介入資管領域,為“大資管”格局奠定了政策基礎。而今年5月,新“國九條”的出臺,進一步勾畫了資本市場頂層設計的路線圖,傳遞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可以確定的是,隨著經濟和金融的國際一體化,金融機構之間的跨行業、跨國界並購,以及金融機構多元化、集團化經營已成為國際潮流。儘管國內金融業分業監管的格局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但在加速混業經營的趨勢下,金融機構的邊界正在變得越來越模糊,這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及內部風險控制又提出了新的挑戰。

  據業內人士介紹,由於金融集團擁有眾多控股子公司,股權關係、資金往來關係複雜,母公司之間或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成為其經營策略的重要組成內容。集團成員通過相互提供貸款、擔保、抵押、集團內部轉移定價以及資金的劃撥等方式進行關聯交易。因此,若無有效的風險控制金控集團將不可避免地出現資本重復計算、資本套利、財務杠桿風險及風險集中度高等問題。

  中國工商銀行首席風險官魏國雄就曾表示,儘管銀行金融機構實施綜合化經營有很多有利的因素,但是要經營好,達到預期目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其中的風險管理問題十分複雜。事實上,經營新領域的業務本身就面臨兩種可能:既有可能會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也有可能是一個難以填平的虧損源,成為沉重的包袱。

  還有人也擔心,在金融混業發展的同時,中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尚未跟上,在發展初期可能會出現冒進,甚至可能出現信用和道德風險。“對資金的投資流向是很難監控的,這就是金融體系的複雜性和脆弱性。”海通期貨[微網志]研究所所長高上告訴記者,由於資金的本性是逐利的,他相信各大金融業務之間的融合發展將很快,但監管能不能跟上是個大問題。

  在理想的設計中,通過金融控股集團這一組織形式,既能發揮金融企業集團綜合經營的優勢,又能在不同金融業務之間形成良好的“防火牆”,從而有效地控制風險。與此同時,金融控股集團模式具備多種運營方式,包括投資管理型控股與經營型控股等,這為未來伴隨著金融監管水準的提高,整個金融體系向混業經營、綜合監管的平滑轉變奠定了基礎。

  然而,在分業監管格局之下,如何在內部做好“隔離墻”,避免風險的跨行業、跨業務傳遞,是金融混業發展的關鍵點。南華期貨副總經理朱斌就表示,“混業經營也有風險傳遞的可能性。假設整個集團都是部門化的,一個部門出問題把整個公司都拖累,比如證券公司做得好好的,衍生品出問題了,可能拖累證券公司。但分成子公司去做的話,就存在風險隔離,子公司破産就破産了。”

  如FOW集團主編威廉·米霆所言,“一個飛機失事了,沒有人去呼籲,這個行業就會完結。”金融領域在改革創新的同時,也絲毫不能放鬆對風險的監管。然而也正如《2013年中國資産管理行業報告》一書所言,沒有任何一種監管體系能夠做到“放之四海而皆準”,在金融業尤其是資産管理行業逐步向綜合化經營的過程中,類似中信、光大、平安這樣的“巨無霸”式金融控股集團將會逐漸涌現並一步步實現資源的最大限度整合,監管層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完善市場規則、明確業務規範、減少摩擦成本,讓金融更好地服務經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