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農業:少佔耕地 多點農“味”
- 發佈時間:2014-10-13 06:14:07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休閒農業發展要在新、特、奇、優方面下功夫
在突出農民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方參與、互惠共贏的機制
因地制宜優先發展不佔耕地的休閒農業類型
我國各類休閒農業經營主體已超過180萬家,營業收入2700億元,接待人數和經營收入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速。來自10月11日農業部召開的全國休閒農業會議透露出,讓人開胃、清肺、好玩、養眼、增趣的休閒農業正進入黃金期。
2013年我國城鎮化率已達53.7%,城鎮居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接近27000元,為休閒農業消費提供了支撐。隨著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優化調整和帶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實,將激活市民農業休閒、農事體驗等需求,成為休閒農業快速發展的動力。
休閒農業作為一種新型産業形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農業部黨組成員楊紹品説,問題突出表現在:一是一些地方發展模式和服務功能單一,經營形式簡單雷同,同質同構現象明顯;二是有些地方經營主體行為不夠規範,忽視了農民這一主體,項目農“味”不足,個別項目還存在老闆“圈地”建房、侵害農民利益問題;三是一些農戶投身休閒農業後,佈局分散零碎,污水排放、垃圾處理等配套設施跟進不夠。
農業部農産品加工局局長宗錦耀説,休閒農業發展要在新、特、奇、優方面下功夫,注重農村文化資源挖掘,注重把農業生産、農民生活、農村生態作為整體進行開發,強化農事景觀、鄉土文化和休閒農業經營場所的創意設計。
休閒農業發展的第二關,是正確處理農民和老闆的關係。宗錦耀説,要拓寬社會參與、支援休閒農業發展的途徑和方式,引導人才、資金、管理、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閒農業,推動休閒農業提檔升級;在突出農民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建立多方參與、互惠共贏的機制,既促進休閒農業發展,又讓農民利益最大化,決不能讓“農家樂”變成單純的“老闆樂”。
“全省休閒農業農民主體經營比重超過80%。去年全省休閒農業從業人數達12.5萬人,從事休閒農業的農民每人平均收入比全省農民平均收入多50%。”浙江省農業廳總農藝師王建躍説,浙江有些休閒農莊雖以工商資本為主,但地方政府將對業主相關政策扶持與業主雇傭當地農民有機結合,對周邊農民有較大的帶動作用。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休閒農業的發展要上規模,就需要完善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設施,這些設施或多或少都會佔用一些土地。這成為很多地方發展休閒農業要過的第三道關。
“要處理好設施完善和耕地保護的關係,儘量少佔用或者不佔用耕地。”宗錦耀認為,休閒農業在發展模式選擇上,不要貪大,要因地制宜優先發展不佔耕地的休閒農業類型,如利用農民自己的住宅和宅基地興辦農家樂等。在發展空間上,要引導休閒農業在荒山、荒坡、荒灘等土地上開發。在土地使用上,要在節約、集約方面下功夫,提高單位面積的産出和效益,力求既促進産業發展,又節約土地。此外,如果鄉村環境受到破壞,休閒農業將失去吸引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