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衝破“三農”融資阻隔

  • 發佈時間:2014-10-13 06:14:1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三農”領域的融資難,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原因也很清楚:主要是抵押難、擔保難。表面上,這兩者都屬信貸流程中的技術問題,實際上卻是信貸風險無法得到有效分散的體現。

  目前,“三農”領域抵押難擔保難問題依然比較突出,由於價值不穩定、變現能力較差等原因,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業生産設施設備和農産品等難以用作中長期、大額貸款抵押。同時,部分農村土地、經營場所和廠房等缺乏産權證明,導致資産評估與處置難題,讓銀行等金融機構望而卻步。同時,“三農”領域信貸所面臨的風險確實比較高,很多項目投資期長,其間既要面臨市場風險,也要面臨自然災害風險,讓不少擔保公司在拓展業務時慎之又慎。

  在缺乏抵押與擔保、農戶信用資訊獲取成本極高的情況下,依靠傳統信貸技術的銀行也缺乏控制信貸風險的工具。如果風險門檻無法降低,零星出現的金融産品創新無法壯大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三農”領域的融資需求也難以得到充分滿足。

  近年來,各部門出臺了不少對農業的支援政策,比如,央行有再貼現和支農支小再貸款,對縣域金融機構的定向降準,以及降低部分支農再貸款利率等,對農業的各項財政補貼近年來也逐漸增多。不過,單項的政策或産品各有優勢與局限。由於各方力量尚未擰成一股繩,微觀層面的“三農”信貸業務風險未能得到有效分散,信貸資金向微觀農業經營主體持續投放依然受阻,財政資金的激勵效應與貨幣政策的定向寬鬆作用難以充分體現,“三農”融資難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

  在金融支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方面,江蘇和山東都進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其中最關鍵的創新點在於,政府力量介入信貸流程,成為一座連接銀行、保險、擔保等金融機構的橋梁,將各方力量合在一處,形成1+1>2的效果。在具體操作中,政府部門以不同方式與各金融機構通力合作,在信貸資金投放之前,共同審核、評估申請人的還款能力,併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為其增信;一旦發生不良貸款,由各方共同承擔損失。這樣,各方在客戶篩選、風險控制等方面的優勢都得以發揮,信用資訊收整合本也得以降低;最關鍵的是,原來集中于銀行的信貸風險得到分散與緩釋,資金供需雙方有了對接的條件。

  多方合作對溝通、協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類機構的決策方式不同、激勵機制迥異,在一個高風險領域共同摸索創新,需要在磨合中達成共識,既要政府部門主動擔當,也要金融機構積極配合。從江蘇、山東兩地的案例中可以發現,政府和金融機構合力,能夠衝破風險阻隔,在經濟發展、業務開拓、風險控制等多重目標之間實現微妙平衡。

  各地的資源稟賦不同,發展狀況各異,目前來看很難説哪一種模式更有推廣意義。但是,當各方積極合作建立互利共贏、風險分擔機制,並因地制宜進行金融産品創新時,就有希望降低過高的風險門檻,助推信貸資金持續注入“三農”領域,更有針對性地緩解融資難問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