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焦墨山水仍屬投資價值洼地

  • 發佈時間:2014-10-13 04:33:02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收藏大勢

  半個月前由暨南大學文學院舉辦的一場《山居觀道——劉國玉焦墨山水作品展》,對嶺南書畫市場人士帶來的影響至今仍在發酵。

  “近年來在廣東藝術界,除了賴少其的畫展外,極少再出現如此集中的全焦墨山水畫作品。”美術評論家劉釋之對南方日報記者説,對投資收藏者而言,這不僅大大拓寬了他們對中國書畫品種的認知,而且直接衝擊著他們的投資觀念和收藏觀念。

  事實上,焦墨山水作為中國書畫裏邊的一個獨立畫種早在明末清初已經確立,然而,由於美術界對當代焦墨山水的學術梳理尚在起步,因此,在發軔于近二三十年的書畫市場上,焦墨一直歸口在山水畫的大盤子裏,並沒有形成獨立的細分市場板塊。只不過,隨著潘天壽、黃賓虹和賴少其等諸位現當代國畫大師的作品近年來在拍賣市場屢創新高,人們對純焦墨國畫的關注熱情已一步步點燃。

  ●南方日報記者 馮善書 實習生 鄭庭瀕

  藝術??

  焦墨作品鑒賞門檻高

  “所謂焦墨,是用純焦墨而不借助水的滲透作用來創作的一種山水畫種。”劉釋之介紹,在中國畫諸多技法中,焦墨法一直被視為難度極高的一種表現技法,其以飽和的濃墨,不摻入水分,渴筆作畫,用單一的濃墨實現畫面虛實、濃淡、乾濕的層次變化。

  事實上,焦墨的歷史源遠流長。一些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五千年前的彩陶就是焦墨法,隋唐時期興起的壁畫基本上也是焦墨。到了北宋,雖有了水墨的濃淡變化,也仍以濃墨為主。

  而根據劉國玉老先生考證,真正把焦墨山水畫作為全新畫種來對待,是由明末清初的藝術家程邃開始的。此後,不同時期均有不少藝術家深入這一領域進行探索,譬如近現代的潘天壽、黃賓虹等人,還有當代的張仃、黎雄才和賴少其等人。在世的藝術家裏邊,畫焦墨山水畫的也不少,北京、廣州、西安都有人嘗試,但真正以純焦墨作為專攻對象的比較少見,一方面是因為只用焦墨而不借助水的滲透作品來繪畫比較難,另一方面,對一般的藏家而言,焦墨作品賣相不夠好,因此,一名藝術家只專攻這一品種,在市場上吃不開,所以,大多數藝術家選擇了其他更為保險的畫法。

  在劉國玉看來,焦墨山水畫的鑒賞門檻較高,在以投資者為主體的收藏者群體當中,大多數人並沒有接受過任何的美術教育,加上後天學習不勤,所以在審美價值觀和審美能力上無法與專業的收藏家相比。大眾普遍喜歡的多是雅俗共賞的作品,焦墨山水畫自身的特點決定它並不會迎合大眾市場,也迎合不了大眾市場。

  對此,劉釋之也深表認同。“像黃賓虹、賴少其等焦墨高手,在其作品獲得市場接受、進而成為市場熱點之前,其實是經過漫長的痛苦和煎熬。”

  市場??

  焦墨漸成拍賣市場熱點

  不過,儘管目前國內罕有拍賣企業對焦墨發起專場關注,然而,這並沒有妨礙投資者和收藏家們對純焦墨作品的購買熱情。

  以在今年春拍上獨領風騷的現代大家黃賓虹為例。眾所週知,黃賓虹與傅抱石、陸儼少和李可染合稱近現代山水四大家,在學術界,他還一直被譽為是一位“一生鍾情焦墨,不改心志不遺餘力”的國畫大家。儘管與同時代的齊白石、傅抱石、李可染和張大千等其他近現代名家相比,他的作品在市場上的步伐略顯滯後,這還一度被一些市場人士解讀成是因為他生前太執著于畫那些“黑不溜秋”的焦墨造成的,“黑賓虹”的綽號亦由此而得名。

  不過,以2005年浙江博物館舉行的黃賓虹作品展為分水嶺,黃賓虹執著追求的藝術形式和美術語言開始逐步被大家所接受,並隨即點燃了內地市場人士對其作品的收藏熱情。2008年,其1952年創作的《山川臥遊卷》在上海朵雲軒拍出1288萬元,這也是黃賓虹畫作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2011年,該件作品再次出現在中國嘉德秋拍上,並以5290萬元成交,再度刷新其個人作品成交紀錄。2014年春拍,其力作《南高峰小景》創下6267.5萬元的高價成交紀錄,成為今年春拍國內書畫市場上關注度最高的國畫大家。

  近兩年受到市場火熱追逐的還有另一位藝術家賴少其。除黎雄才外,賴少其是目前在藝術品市場最為大家所熟知和認可的焦墨高手。記者了解到,目前不管是在廣州藝博院的賴少其藝術館,還是在書畫市場上流通著的賴老作品,均以焦墨為主打。

  2013年春拍,賴老的一幅《黃山夢遊圖》拍出1725萬元的高價,並刷新了賴老個人作品的最高成交紀錄,隨後,在當年廣東崇正的秋季拍賣會上,“胸中丘壑——賴少其書畫”專場推出的數十件作品實現了驚人的100%成交率,並一舉斬獲近3000萬元的總成交額,成為當年藝術品市場上作品最為炙手可熱的焦點人物。

  建議??

  焦墨應為獨立市場板塊

  對於大眾收藏者來説,在接觸焦墨山水畫前,確實會面臨鑒賞門檻高的問題。

  不過,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對這一問題進行逆向思考,我們就會發現,為什麼這兩年在整個書畫市場都面臨深度回調的“嚴冬”期,焦墨山水的市場反而能夠在拍賣市場上不斷掀起一些小高潮?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其他一些近現代名家的精品,由於普遍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因此其價值早已被市場充分挖掘。

  對於黃賓虹、賴少其這些專攻焦墨的藝術家來説,他們在學術界的地位雖然已經獲得普遍承認,但是在市場上,卻因為審美標準的脫節仍處在投資價值的洼地。雖然這兩年,他們已經成長為市場的熱點,但是從長遠來看,市場對他們作品價值的挖掘仍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

  對一些帶有投資目的的收藏者來説,他們往往利用自己和其他收藏者對某一類藝術品的知識差來降低自己的投資風險、擴大自己的投資收益。通俗來講就是,當其他人還沒有認識到某一件或某一類藝術品的潛在市場價值的時候,自己就先人一步地進行收藏。

  美術評論家胡紅拴也認為,書畫投資者,千萬不要等到市場對某位藝術家的作品的價值已經建立起普遍的共識時才來介入,這跟炒股很相似,要善於發現市場上的潛力股,而不是一味追逐那些已經被市場炒作的概念股、題材股。

  在劉釋之看來,焦墨山水的投資價值值得期待,尤其是純焦墨的作品,這類作品的創作群體本身就很小,能夠在學術上有自己獨特地位的藝術家就更少。收藏者可以多關注美術界對焦墨山水畫創作的學術梳理,從中找準自己的收藏目標。“拍賣界也應該根據市場需求,大膽組織一些焦墨專場,有意識地推動焦墨山水形成獨立的市場板塊,幫助這一傳統畫種吸引更多的關注度。”

  ■對話

  廣州畫院特聘畫家劉國玉:

  過度炒作不利於藝術創作

  人物名片

  劉國玉,72歲,廣東翁源人,詩書畫家,翁山詩書畫院院長,廣州畫院特聘畫家,1959年至1962年在廣州美術學院附中讀書,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專攻焦墨山水畫創作,他所作的純焦墨山水畫高古靜穆、沉雄渾厚,極具視角衝擊力和心靈震撼力,在嶺南乃至全國畫壇均獨樹一幟,其以一己之力興建的翁山詩書畫院雄偉挺拔,被視為粵北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

  南方日報:很多畫家出了名都移師到北上廣,為自己的作品搶灘更大的市場。您的作品這些年已經在海內外凝聚較高的關注度,為何還隱居粵北,不願意到廣州來?

  劉國玉:離市場太近,我就沒有辦法專心創作了。把畫院建在翁山腳下的目的,也是為了遠離城市的喧囂。

  南方日報:黃賓虹、賴少期等許多大家從事焦墨創作,都曾經受過很長時間的質疑,而得到市場普遍承認也是近幾年的事。焦墨這條路並不好走,為什麼您還要堅持?

  劉國玉:我一直堅信,純焦墨也能創作出好作品來。事實上,我們已經在慢慢證明這一點。沒有學術界和市場的承認,我們不可能走到今天,更不可能建起這麼大的畫院。

  南方日報:如何看待書畫市場炒作的問題?

  劉國玉:不同藝術家參與市場的目的也不一樣。有些藝術家賣畫是為了解決個人的物質生活需求,為了在最快的時間獲得更多,所以他們要採取投機的做法。我們賣畫的目的是為了把畫院建好,以支援更多人來從事焦墨研究和創作。過度炒作肯定不利於我們目前的事業,所以我們一直在根據自己的節奏和步伐來考慮和市場的關係。

  南方日報:這是否可以理解,您反對與市場接觸過密?

  劉國玉:與市場接觸的行為本身是沒有什麼好批評的,重要的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接觸。有些人為了市場利益會放棄自己的藝術追求,對這樣的價值觀我們是反對的。事實上,在焦墨市場還沒有現在這麼熱的以前,我們仍然堅持在這條路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