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成本過高根在金融壟斷
- 發佈時間:2014-10-13 01:00:13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目前宏觀經濟下行,最讓人擔心的不是産能過剩、地方債和房地産泡沫,而是從2011年下半年就開始的中小企業生存困境,中小企業是經濟增長最有活力的部分,是經濟發展的未來,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的表現,私營企業投資能力的持續下行,讓宏觀經濟的真正復蘇往往得而復失。
其實對於每一個高速發展過後的經濟體而言,有一定的産能過剩,有一定的債務,有一定的房地産泡沫,甚至有一定程度上的銀行壞賬,都是很正常的,即使發生一定規模的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然而,最關鍵的一點是經濟發展要有新的動力,新的增長點,而這些都是首先從中小企業身上萌生出來的,所以在經濟衰退時期,呵護中小企業非常重要,對中小企業降稅,降低其運營成本,降低其融資成本等等都是政府必須做的。
但此次中國經濟衰退的特點是中小企業首當其衝,表現為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的溫州中小企業老闆集體跑路,接著逐漸蔓延到全國。除經營環境惡化外,中小企業最大的問題是融資成本過高,或者融不到資金。而在經濟下行期,中小企業經營困難,資信更差,其融資環境就進入了惡性迴圈。
所以,今年以來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就成了突出問題,成為國務院常務會議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央行也在貨幣政策上實行了多種措施,比如定向降準、定向降息等等,這些措施可能局部有一定效果,但總體來看效果不大。
問題到底出在哪,為什麼從今年年初以來,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把高企的銀行間市場利率給拉了下來,但是銀行從央行拿到這些成本低廉的資金之後,轉手卻以高價貸給了企業呢?其實還是金融體制出了問題。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説的是銀行“還舊貸新”政策使貸款到期企業被迫向小貸公司借款“過橋”,但一“過橋”,1000萬中就有60萬被抽走了。
所謂“過橋”是銀行業經營的一個規則,一期貸款到期後,企業要將原來借款全部還清後才能續貸新款,如此“大還大借”不利於維持企業正常運轉;而如果貸款到期、企業又沒有足夠現金還貸,就必須求助“貸款公司”借錢“過橋”。以目前廣西為例,向小額貸款公司借款“過橋”,一般以一週為一期,一期為2分利,兩期4分利,三期6分利;而從還銀行上一期的貸款到銀行下一期貸款放出來,一般需要3周以上。而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其實也是從商業銀行拆借來的。
這個過程實質是在“過橋”的過程中,銀行不給企業貸款,而把資金拆借給了貸款公司,然後再高價貸給小企業。這其實是銀行和貸款公司合謀的敲詐行為,所以知情人士説,這一政策助長了小額貸款公司與銀行的勾結,“一邊是銀行延遲放款速度,一邊小貸公司收取高額利息。一個資金‘過橋’過程,實體企業相當於被銀行和小貸公司坐了兩次莊。”
以上行為也許只是個別事件,但是反映了一個根本問題:中國金融服務供給嚴重不足。
在以上案例中,企業為什麼會被敲詐,其重要原因是找不到更低價格的貸款,資金來源只有銀行,而大多數是國有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也來源於銀行,因此銀行就可以做莊,就可以漫天要價。而企業為了未來能夠經營繼續,忍氣吞聲,借了高價貸款,如果以後還不上,企業也會選擇跑路這種不負責任的方式,因為他認為經營的失敗並非自身原因,而是銀行逼迫的。
從目前看來,中國銀行業營利仍然火爆,銀行業實質性的改革可能還遙遙無期,那麼融資成本高的問題也可能還將繼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