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解煤炭行業困局 先治超能力生産

  • 發佈時間:2014-10-12 06:55:3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推動煤炭行業脫困,最關鍵的是遏制違法違規生産、超能力生産和不安全生産。”在11日舉行的煤炭行業脫困工作媒體通氣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運作局巡視員許之敏説。

  參加通氣會的其他相關部門負責人也認為,煤礦違法違規建設生産、超能力生産和不安全生産不僅擾亂了正常生産秩序,增加安全隱患,而且加劇行業困難局面,是近期煤炭行業脫困工作的重中之重。

  煤炭業面臨嚴重困難

  告別“黃金十年”的煤炭行業,市場十分低迷,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社會煤炭庫存已經連續34個月超過3億噸。其中,煤礦庫存1.1億噸,為歷史最高水準。煤炭價格大幅下降,煤炭市場供過於求態勢明顯。從企業效益看,前8個月,煤炭行業利潤同比下降46%,大中型煤炭企業虧損面近70%,部分省份甚至全行業虧損,一些企業經營嚴重困難,資金週轉十分緊張。

  許之敏表示,煤炭行業面臨嚴重困難,既與市場需求下降、供求失衡有關,也有行業轉型升級滯後、相關改革不到位、稅費負擔與歷史包袱重等因素,但産能過剩問題尤為突出,一些地區違法違規建設進一步加劇了供求矛盾。

  “煤炭業經營狀況持續惡化,虧損面進一步擴大,將給安全生産和長期供應帶來嚴重隱患,進而影響經濟發展,引發更多社會問題。”許之敏説。

  局部金融風險加大問題同樣令人擔憂。在産能過剩和全行業虧損的形勢下,在建的煤炭項目投産後無法實現盈利,投資成本難以回收,極有可能形成呆壞賬並引發局部金融風險。

  遏制違法違規生産

  針對當前煤炭經濟形勢,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會同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監局、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以及有關部門,建立煤炭行業脫困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並研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堅決制止違法違規建設生産、超能力生産、不安全生産,著力化解過剩産能、限制劣質煤流通和使用、推動煤炭結構調整等。

  “在這些措施中,最關鍵的是遏制違法違規生産,超能力生産和不安全生産。”許之敏介紹説,目前一些地區違法違規建設煤礦和生産煤炭問題嚴重,個別地區存在未批先建、批小建大煤礦以及手續不全就擅自組織生産等問題。

  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嚴天科指出,根據有關部門測算,目前全國違法違規建設生産、超能力生産、不安全生産的産能達到幾億噸。如果把這部分産能産量壓下來,嚴格依法依規組織生産,就可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煤炭供大於求的問題,進而推動煤炭行業困難局面的改善。

  “我們強調加強對煤礦違法違規建設、超能力生産和不安全生産行為的治理,規範煤礦建設和生産行為,是堅持依法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改善宏觀調控的有效手段,也是從源頭上控制非法産量的重要舉措。”許之敏説。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表示,協會將從加強行業自律的角度出發,積極引導重點産煤省區和煤炭企業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産,以合理控制煤炭生産總量。

  配套措施亟待落實

  近期,煤炭産量、進口和價格出現了積極變化,不過,市場需求低速增長與産能結構性過剩、進口煤保持高位的矛盾仍將是我國煤炭的常態。因此,要推動煤炭行業脫困,必須多策並舉,並全面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實。

  根據相關部署,到今年年底前,我國將完成524處煤與瓦斯突出、衝擊地壓礦井能力核減任務,並進一步完成關閉煤礦800處、力爭1000處的目標。

  “在今後一段時期,我國將進一步嚴格執行淘汰落後産能的政策措施,完善煤礦退出機制,促進企業兼併重組。”許之敏説,我國將繼續加大對資源枯竭、災害嚴重、安全隱患多、資不抵債且扭虧無望的國有煤礦破産力度,督促地方加快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妥善解決國有老煤礦歷史遺留問題,做好關閉煤礦和兼併重組企業的職工生活安置。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推動落後産能退出,我國將實行煤礦新增産能與淘汰落後産能掛鉤。今後一定時期,凡新建煤礦項目和新增産能,必須按一定比例淘汰落後産能,並相應安置關閉煤礦職工。

  在金融政策方面,將引導金融機構實施差別化金融政策,對有競爭力、有效益的企業,給予資金支援。嚴格控制涉及超能力生産企業的信貸發放,通過減少資金供應促使其降低生産強度。

  此外,我國還將研究改進國有企業考核制度,調整考核指標,引導企業合理組織生産。研究建立國有企業管理提升對標制度,引導企業推進成本費用精細化管理。加快煤炭交易市場體系建設,創新交易模式,引導企業按市場需求生産。鼓勵大型煤炭、電力企業簽訂中長期供貨協議,穩定供需關係,化解價格風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