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隨著太空商業開發逐漸成熟,去太空旅行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在不久的將來,你不必是加加林或楊利偉,只要願意支付一筆不菲的費用,就有機會——

  • 發佈時間:2014-10-12 04:33:03  來源:文匯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曉鳴

  “大家都在曬旅遊照,我也曬下!”在剛剛結束的國慶長假期間,市民劉先生在朋友圈寫了這樣一句話,並配上一張宇航員身穿太空服,比出剪刀手坐在月球上看地球的圖片。翻開最近的朋友圈,似乎有不少地球人飛去了月球,他們如此高大上?認真你就輸了,這都是給刷屏旅遊照給逼的!

  記者搜索發現,曬太空照的創意在一則《這個長假,原來你都在假裝環遊世界》的帖子中有介紹。該帖子“教”大家利用網路圖片和手指、臉等身體部位,拍出逼真的旅遊照,地點從海灘、紐約、迪拜,甚至到最後的太空月球,“操作性極強”。

  不過,在不久的將來,曬一張真正的太空旅遊照不會只是夢想。人類被束縛在土地上的時間已經夠久了,以至於現在人們似乎特別希望能把一切都帶到遙遠的外太空,比如科技、體育、娛樂或藝術等。那些熱衷於生産太空梭、駕駛艙、軌道旅館、太空硬體和研究平臺的私人公司的數量越來越多就可以證明這一點。人類已經準備好在地球之外的地方釋放腎上腺素,就像飛機的誕生在歷史長河中的意義一樣,歷史終將記住太空商業化的這10年。

  當然,到太空去旅遊,可能還要經歷一段艱辛而漫長的發展歷程。但正如一個多世紀前,當懷特兄弟駕駛第一架飛機翱翔藍天的時候,有誰會想到一百年後,乘坐飛機已經成為普通人習以為常的一種交通方式呢?

  夢想的代價:63萬元/小時

  現年41歲的浙江茶商盛天行今年6月在淘寶網上拍下了一張“船票”。然而,這張價值629999元人民幣的“船票”,“交貨地點”卻在距離地球103公里的太空。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2016年的某一天,盛天行將憑著這張“船票”成為第一批飛向太空的中國遊客,以及世界上首批享受私人太空飛船遊的平民。

  記者登陸了淘寶網相關産品頁面,作為世界上首個向中國內地提供太空遊服務的公司,美國XCOR航空航太公司自2013年底起與北京的探索旅行公司合作,這個計劃分為邊緣太空遊、優先宇航員與未來宇航員3種類型,售價分別為人民幣59.9999萬元、138.5999萬元和62.9999萬元。淘寶數據統計顯示,開賣一分鐘內,共有305名網友默默拍下,而盛天行是唯一完成全額付款的買家。

  盛天行有許多買下這張昂貴“船票”的理由。他的名字與《星球大戰》中的男主角“天行者”一樣——從小愛看科幻小説、電影,長期關注太空旅遊,對於科技進步使得太空遊讓普通人觸手可及感到欣喜……但是讓這位遵循傳統生活軌跡的小企業主沒有像身邊朋友那樣用63萬元人民幣換輛好車,而甘願進行一次一小時的太空遊的,是他所説的:夢想、行動、成功。

  盛天行選擇了未來宇航員計劃,他將搭乘只容得下一名駕駛員和一名乘客的小型太空飛船“山貓二號”出發。飛船將在劇烈的震動中、3分鐘內加速至2.9倍音速,此時他會感到3.3倍的重力將他壓在座椅上。隨後,飛船會在攀升到58.5公里的高度關掉發動機,憑慣性滑過高度為100公里、被國際航空聯合會定義為大氣層和太空界線的“卡門線”,他會感到身體越來越輕,直到最後上衝到103公里處完全失重。他會在這個高度停留4到6分鐘俯瞰地球,隨後飛船就開始掉頭返程。全程歷時一小時。

  對此,探索旅遊公司總裁張勇説,購票者年齡從25歲到67歲,絕大多數都是像盛天行這樣的私人企業家或公司高層,其中三分之二為男性。在XCOR公司今年年底進行飛船試飛之前,這些人便付下了總價格一半的定金,想要成為第一批飛向太空的中國遊客。

  資料顯示,今年6月,SXC與XCOR合二為一,成為SPACEXCOR。他們採用的是“山貓”號新型亞軌道太空飛船。這種飛船並非依靠火箭運載到空中,而是採取類似飛機的方式,不過速度最快可以達到音速的3.2倍。而探索旅行成立於2012年,在業內最為有名的産品之一便是南北極旅遊項目,該項目以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中高端人群為目標客戶,價格在6萬-11萬元人民幣不等。

  尋找穩妥經濟的旅行方案

  太空旅遊是未來的藍海産業。有研究報告稱,2012年,全球航太領域市場規模達3040億美元。多個國家和公司都在投入人力物力進行此項活動的開發與運營。不過,這也註定是一項昂貴的旅遊。

  盛天行的629999元人民幣的船票,並不包括來回美國的包機機票、戰鬥機訓練培訓、保險等費用。這意味著即便技術上沒有問題,他要真正成行,還要付出大把的真金白銀。因此,也有不少國內公司在尋找更加便宜的太空旅行方案。

  日前,多位國內知名航太專家聚首北京航太城,參加“太空邊緣觀光項目”總體設計方案研討會。中科院院士、嫦娥工程原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該項目技術方案具備可行性,是實現太空觀光飛行中相對穩妥、安全、經濟的辦法。項目方負責人蔣方透露,如果進展順利,有望明年7月進行測試飛行。未來商業化運作後,飛行、培訓、保險費用合計約每人50萬元。

  “太空邊緣觀光項目”採用超級氦氣球攜帶載人觀光艙的飛行方式,乘員將到達99.85%大氣(4萬米高度)以外的太空邊緣。飛行期間,乘員可以在觀光艙內看到深穹的太空美景、1000多公里的地球弧線、蔚為壯觀的太空日出、太空日落景象,還可以體驗短暫的漂浮失重。在巡航飛行中,乘員可以清晰地看到月亮環形山,可以尋找“嫦娥探測器”及“阿波羅登月”的著落點,甚至有機會觀測到紅閃、藍急流、日冕物質拋射等罕見景象。蔣方介紹,該項目全部採用國內技術,獲得了多家權威航太機構的支援,以使項目品質得到保證。“觀光飛船是請有關科研單位按照我們的設計要求研製的。地面設施有包括測控、放飛、著陸的一整套系統。飛行期間,觀光艙的飛行狀態、乘員的生命指標都有全程監測,通訊、視頻也有全程保障。”蔣方説。

  據報道,該項目設置了多重安全保護措施,包括增壓服、應急救生裝置等,以確保乘員安全。項目專門開發的增壓服同

  時包含了一款特製的降落傘,

  乘客可以在必要的情況下跳傘,體驗極限跳傘,或用於應急。在研製階段完成後,還將進行多次測試飛行。參與人員將在航太專家指導下接受專門的太空培訓,考核合格後才能參與飛行。

  2011年我國《航太白皮書》明確指出,鼓勵工業企業、科研機構、商業企業、高等院校和社會團體在國家航太政策指導下,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參與航太活動。蔣方説:“航太技術能為普通人的太空夢想服務,讓老百姓有機會到太空旅遊,這是我的夢想。”

  太空遊客無需千挑萬選

  事實上,隨著社會財富的增加,越來越多中國人正準備起飛。同時,“神舟”飛船升空、“嫦娥三號”登月引發了中國人對太空的好奇心。許多人也很希望像楊利偉一樣飛向太空。業內人士充滿信心,中國將很快成為太空遊的一個主要市場。2014年,上海胡潤調查公司曾對200名中國豪華旅行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7%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希望能在未來3年內訪問太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主要用途是向在軌飛行器運送人員以及食物、水、氣體、推進劑、試驗設備、維修器材等物資,並從飛行器向地面運送人員和物資。從太空的交通運輸看,我國開展太空旅遊的技術已經成熟。

  不過,我國載人航太計劃還沒有將太空旅遊項目列入其中。目前,我國開展載人航太主要目的還是探索太空奧秘、開展各類科學研究。隨著經濟和科技實力提高,我國今後將發射更多的載人飛船、貨運飛船以及實驗室,並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業內人士展望説,“未來,在各種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遊客完全有可能像航太員那樣,乘坐神舟飛船前往太空,飽覽一番太空美景、體驗太空生活後,再乘坐神舟飛船返回地球。”

  翱翔在太空的每一位航太員,都是在經過嚴格選拔的基礎上,通過系統、全面、嚴格、科學的訓練培養出來的。到太空去旅遊,遊客除了需要繳納高昂的旅遊費用外,是不是也需要像航太員那樣千挑萬選、百煉成鋼呢?

  上海宇航學會專家陳昌亞研究員認為“不需要”。他説:“隨著技術進步,航太飛行對人的生理要求將越來越低。況且,遊客不同於航太員要在太空承擔很多複雜工作,在身體與心理素質滿足一定的基本要求後,可能需要提前幾年進行航太環境適應性訓練,如超重耐力適應性訓練、前庭功能訓練、失重適應性訓練等,以使遊客更好地適應太空環境。”

  不過,與航太員一樣,遊客到太空旅遊也需要極大的決心和勇氣。即使旅程安全,遊客前往太空,也還要承受失去重力所可能引發的空間骨丟失、失重肌萎縮、航太運動病等各種“太空病”的風險。太空旅遊,堪稱人類最為冒險、最為刺激的旅遊項目。

  到太空去旅遊,可能還要經歷一段艱辛而漫長的發展歷程。但正如一個多世紀以前,當懷特兄弟駕駛著第一架飛機翱翔藍天的時候,有誰會想到100年後,乘坐飛機已經成為普通人習以為常的一種交通方式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