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燒的是氫 排的是水——全球最先進清潔煤電廠中國商業化可期

  • 發佈時間:2014-10-11 10:10: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天津10月11日電(記者 韓潔)作為煤炭大國,中國在調整能源結構、降低煤炭消費佔比的同時,如何發揮優勢資源走一條“綠色煤電”之路備受關注。記者日前走進位於天津的全球第六座、我國首座IGCC綠色煤電試驗工廠,尋求背後的答案。

  桑牽茫檬欽體煤氣化燃氣-蒸汽聯合迴圈發電(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 )的英文縮寫,代表著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綠色煤電技術。

  亞洲開發銀行東亞局能源處委日前派環評專家到華能天津IGCC電站實地查看,並收集電站環保數據資料,對電站環保設施運作情況和環保狀況表示滿意。

  相比常規燃煤電站,IGCC對煤炭利用可謂“吃幹榨凈”,並近乎“零排放”。煤進入工廠後先是被氣化産生合成煤氣,經除塵、水洗、脫硫等凈化處理後,進入燃氣輪機做功發電,而燃機的高溫排氣在餘熱鍋爐中産生的蒸汽又能驅動汽輪機發電。

  “我們的機組排放,粉塵濃度小于0.6毫克/立方米,遠低於30毫克/立方米的國家標準;脫硫效率達99.97%以上,二氧化硫濃度小于0.9毫克/立方米,遠低於100毫克/立方米的國家標準;氮氧化物濃度小于50毫克/立方米,僅為國家標準100毫克/立方米的一半,而且氮氧化物仍有進一步降低空間。”電廠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張旭對記者説。

  張旭介紹,相對於燃煤電廠的廢灰必須倒入垃圾填埋區,IGCC電廠産生的灰燼物質可作為混凝土骨料回收利用,更能保護環境。

  從1984年美國在全球建立第一座10萬千瓦IGCC電站至今,30年來全球只建成6座IGCC電廠。中國之外,美國兩座,荷蘭一座,西班牙一座,日本一座。

  “IGCC堪稱‘富國的遊戲’,成本高是其最大問題。”張旭告訴記者,2012年底運營的天津IGCC電廠總投入36億元,其中得到亞行1.35億美元貸款和500萬美元贈款。總裝機容量26.5萬千瓦,單位千瓦造價為1.358萬元,較常規燃煤電廠單位千瓦4000多元造價高出不少。

  此外,技術難度大也是其商業化運營的一大挑戰,需要整合煤氣化、煤氣凈化、氫氣燃機、燃料電池發電、二氧化碳利用及埋存等多項電力、化工跨界技術。

  不過,業內普遍認為,對於70%的一次能源消費要依靠煤炭的中國而言,IGCC是必須重視的技術方向,只有不斷探索,才有可能降低成本。事實上,經過近兩年試運作,天津IGCC電廠已經顯示巨大的成本壓縮空間。

  張旭告訴記者,天津電廠成本之所以高,在於首次設計製造,又是單機建設,反覆調試費用高。目前IGCC臨時上網電價為0.573元/千瓦時,電廠的盈虧平衡電價在0.9元左右。

  “隨著上網電價進一步提高,再加上技術創新帶來的氣化爐等核心設備國産化,以及商品級硫磺的再銷售等,成本還會進一步下降,商業化運營並不遙遠。”張旭透露,第二座商業化運營的IGCC電廠已經在規劃中。

  桑牽茫帽黃氈槿銜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潔凈煤發電技術。與傳統燃煤發電相比,“綠色煤電”優勢明顯。傳統燃煤發電燒的是碳,副産品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向大氣,是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而“綠色煤電”燒的是氫,副産品是水,沒有任何污染,且分離産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封存,做到零排放。

  亞行高級能源與碳融資專家沈一揚表示,目前大氣污染形勢嚴峻,必須應用能符合更加嚴格環保標準的技術。尤其在京津冀、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發電項目只有將排放值降到最低,才能解決電力需求和大氣污染的矛盾。中國富煤少油缺氣,同時積累了一定的工業基礎,IGCC作為一種日臻成熟的煤清潔利用技術,能夠達到近零排放,並且成本有一定壓縮空間,未來將有很大的産業化潛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