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肺結核為啥難確診

  • 發佈時間:2014-10-11 02:00:3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位年輕人來到北京胸科二院。他體檢發現肺部陰影,但不咳嗽、不發熱,痰中也未檢出結核桿菌。醫生建議按“菌陰性結核病”先治療,防止擴散。但年輕人拒絕在未確診時就服藥。三個月後,病人痰變多了,也查出了結核菌。他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肺結核很難確診,許多疑似病人(尤其是貧困人群),病情嚴重時才去看病,這成了中國防控肺結核的一大難點。9月底,貴陽舉辦的“中國科協第90期新觀點新學説學術沙龍”上,全國各地的專家圍繞這個話題各抒己見。

  結核病菌難發現,多靠X光片去猜測

  “結核桿菌的致病因素、致病機制、與人體如何互動,都還很不清楚。現有診斷技術難以確診。”上海市肺科醫院的胡忠義醫生説。

  一方面,結核感染者反應各異,在致病人群中,許多人甚至沒有呼吸道不適,僅僅是食欲不振和乏力。只有一半有症狀者會去醫院。那些貧窮地區的病人最受困擾,本來就因為營養不良,感染率較高,又因為缺乏知識,不去及時就診。

  另一方面,疑似病人的痰涂片,卻經常查不出結核菌——肺結核菌活動病例中,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能呈現痰涂片陽性。剩下的陰性案例,就要醫生靠胸部X光片去判斷,容易漏診或過診。

  結核耐藥率中國排第一,檢測麻煩

  據統計,全球肺結核最嚴重的地區是非洲和印度。中國估計患結核病者在500萬以上,每年新增的結核病人有150萬人左右,僅次於印度。越是貧困的省、地、縣,病情越嚴重。

  肺結核又叫癆病,至少一萬年前就伴隨人類,1940年代以來陸續發明瞭利福平等特效藥,但1980年代耐藥病菌出現,結核病捲土重來。據統計,全球每年有900萬新發病例。世界衛生組織企圖在2015年將發病率降低到1990年的一半。

  “世衛組織的控制有效果,但耐藥率是越來越高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畢利軍説,根據2012年統計,中國結核病死亡率是各類傳染病中最高的,耐藥率全球第一。

  畢利軍説,肺結核中的耐藥病例,需要檢測出病菌耐藥種類,才好對症下藥。由於結核菌生長比一般細菌要緩慢,痰培養方法得兩三個月,之後還不一定能檢測成功。

  檢測新産品很多,尚無完美技術

  為了降低不確定性,醫生們很需要創新的肺結核檢測技術。“最好是靈敏,區分度高,便宜,好操作(容易推廣),速度快。”中國疾控中心結核病中心專家姜世聞説,完全令人滿意的技術,還沒有開發出來。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認可了7種新診斷技術,並且在窮國中以優惠價格推廣。胡忠義説,新辦法分作三類:“金標準”仍然是要在體液中檢測出結核菌;還可以在基因樣品的大海裏撈取屬於細菌的片段(基因檢測成本下降,讓這辦法更有吸引力了);另外,還可以監測體液中的免疫物質來發現結核菌。

  有的基因檢測技術,可以在100小時內得知病菌耐藥的特性,避免了2個多月的痰培養檢測。畢利軍等人正在實驗和建立數據庫,試圖篩選出結核病相關的特徵蛋白質和RNA,從而快速準確的診斷結核病及耐藥病例。

  中國已覆蓋診療網,水準有待提高

  一位山東的基層醫生回憶説:“為了發現結核病人,扛著簡單的行李,住進百姓家,我們推著笨重的X光機下鄉篩查病人,喝涼水,跋山涉水,到病人家中督導病人服藥。”

  姜世聞説,目前中國防控網路是有效的,2607個縣級定點醫療機構都可以做痰涂片檢查;但只有不到一半的醫療點具備痰培養能力;只有十分之一醫療點使用更高效的LED熒光顯微鏡。這方面投入還有待增加。

  今年4月,比爾·蓋茨在《人民日報》上發文,讚揚了中國的結核病防治。“過去的20年裏,中國的結核病發病率降低幅度超過了其他發展中國家。”蓋茨説,“中國的衛生部門正致力於……降低病人服藥的困難,提高治療效果。這項計劃很快將覆蓋全國,以幫助更多的患者康復。”

  蓋茨還説:“中國……即將測試一種新抗結核病藥物治療方案。可將結核病治療週期縮短至4個月……將使中國在世界結核病藥物研發領域佔據領先地位。”

  胡忠義説,在理想的新技術廣泛應用前,提高診療效果,還得靠提高醫生水準與責任心。(科技日報北京10月10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