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和風細雨總相隨

  • 發佈時間:2014-10-11 01:31:03  來源:西藏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菲 實習生 巴桑旺姆

  七八月份的西藏,是一年中的雨季。此時的墨竹工卡縣扎西崗鄉斯布村,這個平均海拔在4300米以上的村子,和風細雨,綠草如茵,風景如畫,一頭頭悠然吃草的牦牛像是一顆顆黑色的鑽石,點綴著整個畫面,熠熠閃光。

  這裡,就是斯布班禪大師牧場的所在地,目前是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青藏高原社區特色生態畜牧業項目之一。斯布村周圍多高山,河谷地區被高大山脈所包圍,來自北方的寒冷空氣被山脈阻滯和緩解,加之下墊面熱力因素的影響,相比藏北高原而言,冬暖效應明顯。在這片廣袤的草地上,畜牧總頭數已達9117頭(匹、只),以牦牛、黃牛、馬、山羊、綿羊為主,其中牦牛頭數7619頭。這裡的斯布社區以西藏三大優良牦牛類群之一的斯布牦牛而廣為人知,斯布牦牛作為該牧場的主要畜種數量,多至1600余頭。

  丹增是斯布村一個組的組長,他説,國家實施的社區特色生態畜牧業對村民的幫助很大,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實施兩年來,每人平均增收達到800元到1000元左右。

  當地的項目負責人表示,目前社區特色生態畜牧業只是剛剛起步,以後會發展得越來越好。他還表示,將來的發展目標是打開內地市場,大力發展本地畜牧産品,如牛奶、酸奶、奶酪、奶渣及牦牛羊肉等農畜産品,為當地老百姓增加更多的現金收入。

  據了解,該項目以青藏高原典型社區為研究和示範區域,針對青藏高原草地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突出我國青海、西藏、四川、甘肅、雲南五省區共計8個社區畜牧業的特色,以“生態、高效、優質、安全”的原則,採取“集中建設、集中管理、集體所有”和“分戶建設、分戶管理、養殖戶所有”兩種建設方式發展高原牦牛、藏綿羊産業,以科技為先導,全面調查8個社區現有草地、牦牛和藏綿羊品種資源現狀,實施蓄群結構優化、畜種高效繁育、放牧體系優化、改善飼養環境、以草定蓄、營養平衡供給與補飼、疫病程式化防治等技術整合、組裝和再創新研究,建立牦牛、藏綿羊健康、高效的養殖生産方式和技術整合,建立社區的牦牛、藏綿羊標準化養殖模式,形成一批可支撐青藏高原社區草——蓄高效轉化關鍵技術建設的支撐技術群,保護與合理利用高寒草原,促進青藏高原草地畜牧業由粗放式、數量型向標準化、品質效益型轉變,由原料生産型向加工增值型轉變,由單一牧戶生産型向互助合作、自我約束、共同發展的社區生産型轉變,實現高原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和農牧民持續增收,成為生産安全健康、生態環境良好、社區文明的高原社區特色生態畜牧業樣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