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在經濟社會的花園裏漫步

  • 發佈時間:2014-10-11 01:00:2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胡艷麗

  漫步在經濟社會的百花園裏,時常令人感到眩暈,在繁花似錦的表像之下,暗藏著種種爭奪與利誘。蜜蜂在辛苦地創造價值,蝗蟲卻在掠奪他人的財富,價值一方面被創造,另一方面又被揮霍浪費,以致人們迷失在經濟的花園裏,看不到方向,找不到出口。

  面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種種悖論,沒有人能夠找到終極答案。在《蝗蟲與蜜蜂:未來資本主義的掠奪者與創造者》一書中,作者傑夫·摩根以蜜蜂與蝗蟲隱喻資本主義經濟的兩面性。資本主義一方面通過合作和激勵機制,以極高的效率創造出巨大經濟財富,一方面又形成了不平等的掠奪機制,使資本僅僅為資本服務,而不再服務於價值,破壞了社會發展平衡,催生了經濟泡沫,造成經濟發展週期性波動甚至是經濟災難。

  在經濟社會當中,因掠奪者在經濟上的成功,使人們過度信奉金錢至上,過度追求可用數字計量的有形增長,而忽略了無法用數字描述的人們在精神領域的幸福滿足。儘管社會表面看上去豐盈富饒,但被經濟增長掏空的自然環境、和諧社會關係、精神世界,令經濟發展就像是一隻孤飛的大雁,隨時有被射落的風險。

  作者在回顧過往經濟運作規律,分析經濟危機成因的基礎上,探討眼前經濟社會運作中的種種弊端,拷問“價值”、“增長”、“關係”的意義。該書的獨特之處便在於作者超出了對一般經濟現象的分析,引入了“幸福”、“意義”等哲學命題,從不同角度分析現行社會經濟運作中的不合理之處,進而在放眼未來時,設想出一條實現經濟發展、民生幸福、生態和諧三位一體的發展路徑。

  書中另有一處生動的隱喻:“薩滿法師養了兩隻熊,一隻殘忍而好戰,一隻充滿愛心和同情心,有個小男孩問法師:到底哪一隻會勝出?法師答道:我喂哪只,哪只就會勝出。”這裡的兩隻熊,就如同人性的兩面,作者寄望通過人們的自主選擇,呼喚那只充滿愛心的熊入駐我們的未來社會。為此,作者提出了包括促成資本成為僕人而非主人、向可持續合作的消費轉變、推動迴圈性生産併發展保持型經濟、重塑教育以及其他福利體系、將財富看作方式而非目的等十項調整措施。希望無疑是美好的,然而這種希望顯然無法一蹴而就,它是人類社會發展中永恒的命題,通往幸福國度永遠沒有直達路徑。

  閱讀該書如同一次思維漫步之旅,例如作者在書中提醒讀者,不要透過金錢的孔洞看世界,不要僅僅將時間看成貨幣的某一價值點,否則我們所追求的一切物質都僅僅是生命的陪葬品,理性的人不應被物質愚弄、奴役,然後再去愚弄、奴役他人。作者重視親情和友情,“一個好的社會培養友情和關係,將這些視為私生活中重要的焦點,而不僅僅只是邊緣化的關注點”。相信所有的社會關係合在一起才是一個人的社會財富,它關乎人們的身體和精神健康,也關係一個人的壽命長短,更關係一個人生活品質。

  作者並非僅是單純地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的運作規律,而是在經濟的表像之下探尋更深層的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經濟,甚至是人與時間之間的關係。把“膚淺”的物質問題引向“深刻”的精神問題,重新為“價值”尋找定義。在作者看來,價值不僅包含可量化的物質方面的價值,同時也包含那些無法用具體指標測量的關於精神方面的價值,比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人的幸福感、滿足感等。

  烏托邦社會只能存于幻境中。面對未來,作者並不奢望理想國的出現,但就社會發展趨勢而言,經濟的孤峰崛起勢必無法持久。當生態環境、社會環境難以為繼時,人們必須停下腳步,重新拾起對意義的終極追求,修正過往追求數量而非品質的片面經濟發展方式。作者期冀,醫療保健、教育以及綠色産業成為未來引領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通過建立可迴圈經濟逐步修復人與自然的關係;通過對幸福與意義的追求,修正對物質和享樂的過度追逐。作者希望讀者能夠想像這樣一個世界:經濟變得更具迴圈性,人們更注重物品的保持和維護,而不是更新換代;在物質領域,期待平衡和穩定,而不是增長;在精神領域,人們的大腦潛能得到不斷開發,知識不斷增長,情感更趨豐富,追尋友誼、歡樂與幸福。

  書名:《蝗蟲與蜜蜂》

  作者:(英)傑夫·摩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