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資再保“自身難保”增主體強監管呼聲強烈

  • 發佈時間:2014-10-10 09:13:49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中資再保“自身難保”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再保險市場主體較少,中資法人機構僅有一家中再集團及其子公司,再保險供給過度依賴外資保險公司。這與競爭殘酷而又激烈的直保市場形成強烈對比,也遠遠不能滿足市場對再保險的需求。

  上海證券報昨日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在市場的強烈呼聲下,已有社會資本計劃牽頭,組建一家中資再保險法人機構,打破原有單一格局。

  此外,監管部門也考慮出臺再保險監管頂層設計,並以上海自貿區、深圳前海等再保險中心建設為切入點,加大再保險創新力度。

  再保市場初級階段特徵明顯

  再保險,顧名思義是指“保險的保險”,是保險公司將其承擔的保險風險部分分給其他保險機構(即再保險人)的行為,是保險公司分散風險、擴大承保能力、減緩財務波動的重要手段。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的一組內部數據顯示,我國再保險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專業再保險主體分保費收入由2003年的195億元增長至2013年的976億元,年均增長率17%。

  光鮮的數據下,難掩再保險市場明顯的初級階段特徵。這主要表現在:市場發育不成熟、對離岸再保險人監管存在不足、巨災再保險缺失等方面。“當然,這與我國再保險市場起步晚、底子薄、人才少、技術弱有直接關係。”一位再保險市場人士分析説。

  尤其是和擁有多達上百家法人機構的我國直保市場相比,專業再保險市場主體只有10家,且法人機構只有中再集團及其旗下子公司,其餘都是分公司,導致再保險市場供給不足、交易不夠活躍。

  此外,中外資主體的發展不平衡,中資專業再保險主體只有中再和太平再2家公司,不僅數量遠遠少於外資,且産品開發能力和服務能力弱。

  但另一方面,多數外資再保險公司在華分公司也不掌握風險模型、精算定價等核心技術,而是為其海外總公司所掌握,造成我國再保險市場對航空航太險、石油保險、遠洋船舶險和遠洋貨運險、新型責任險、巨災保險等業務結構性供給不足,高度依賴國際再保險市場。

  增加再保險市場主體

  在這樣的背景下,近年來對於“增加再保險市場主體”的呼聲此起彼伏。

  一位接近監管的業內人士透露稱,監管部門一是引導國內社會資本投資成立再保險公司,鼓勵中資保險集團或直保公司成立再保險子公司,逐步提高中資再保險公司的競爭力;二是希望吸引更多的國際再保險人來華設立再保險公司,引導現有的外資再保險公司加大對在華分公司投入。

  “中國人保及中國人壽曾有過組建再保險子公司的想法,但之後因為一些原因擱置了。”一位消息人士稱,目前有社會資本計劃牽頭設立一家中資再保險法人機構,正在尋找合作夥伴過程中。

  籌集資本並不難,但真正把它做起來卻非易事。相較之下,再保比直保更專業、更複雜,但眼下正面臨人才嚴重匱乏,産品及技術缺乏創新,對再保險人信用風險、離岸再保險人及再保險經紀人等監管存在不足等問題,亟待再保險監管頂層設計的出臺。

  “目前,監管部門正在醞釀加強再保險監管頂層設計,改革現有的再保險監管方式方法。”知情人士稱,此外還計劃以上海自貿區、深圳前海等再保險中心建設為切入點,加大再保險創新力度,鼓勵發展離岸再保險業務,強化再保險對海外企業的支援保障功能,鼓勵再保險創新産品試點,促進國際再保險業務、機構、人才、技術匯集,推動改革創新前沿地區發展成為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的再保險中心。

  上述人士還透露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或將成立再保險工作部,加大再保險人才培養力度,條件成熟時,考慮開展再保險從業人員專業資格認證。“同時,也將在再保險産品和技術創新方面,探索利用巨災債券等新型再保險風險轉移方式,在國際資本市場分散我國巨災風險,增強再保險分散巨災風險的能力。”(記者 黃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