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建立符合市場需求的風險防範機制

  • 發佈時間:2014-10-10 00:30:5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周武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有些制度,在危機時人們才發現它的重要作用,比如中央對手方清算制度,”英國作家彼得·諾曼在《全球風控家----中央對手方清算》一書中所言恰如其分地形容了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在進行場外衍生品市場改革中對中央對手方清算如此重視的原因。

  全球金融危機中,有158年曆史的雷曼兄弟在場外衍生品市場的違約牽累了眾多金融機構。交易的不透明性讓機構惶惶無助,中央對手方的缺失使風險防範底線失守,次貸危機最終拖垮了雷曼兄弟。

  驚醒的全球自此開始著手改革,在場外交易(O T C )改革方面,將場外衍生品標準合約轉移至中央對手集中清算成為新的選擇。中國也緊跟全球步伐實踐二十國集團(G 20)的改革承諾,在場外衍生品市場發展之初就加強對場外衍生産品監管制度的建設。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最近在上海表示,無論從總量上還是結構上,中國金融市場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既是對未來創新力量的激勵,更是對未來風險防範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國的場外衍生品在中央對手方清算方面起步不早,但起點不低。上海清算所許臻董事長表示,中國在場外衍生品發展初期就同步考慮引入中央對手方清算,並按照風險管理的難易程度從現貨起步開始中央對手方清算,逐步發展到場外市場金融衍生品。在全球最新的金融衍生品的強制清算方面,中國考慮到了市場發展和接受程度,循序漸進推動,把防範風險放在首位,建立了一個和國際標准保持一致、較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制。

  從總體上看,中國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以及經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認可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但是,在管理方面和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中國等新興國家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在由歐美實際壟斷的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中仍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

  同時,中國和其他國家一樣,面臨著跨境監管協調難題的考驗,儘管和美國及英國的替代合規談判都進行順利,但仍面臨落實的問題。

  此外,在法律安排方面,中國的實踐和歐美國家也有所差異,有些部分的中央對手方制度仍是按行政法規規定執行,法律層級較低,需要在實踐中防範較大的法律風險,並尋找合適途徑上升到正式的法律層面。

  隨著我國大宗商品市場國際交易平臺的逐步建設,對外開放是難以回避的必經之途,跨國交易遇到的清算風險難以繞開,及早在跨境風險控制、監管法規方面做好與其他國家合作協調的清晰的制度安排將更為明智。

  市場發展是趨勢,發展離不開創新,而創新將在基礎産品的基礎上誕生更多衍生金融工具,這離不開風險防範管理,建立獨立的風險管理中心也將是未來需要進一步探討的一種路徑。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發展創新的主旋律下,避免重蹈危機覆轍是擺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國監管者面前的長期目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