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翻譯家林少華解讀村上春樹為何再次與諾獎無緣?

  • 發佈時間:2014-10-09 21:38: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姜瀟 王賢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0月9日電(記者姜瀟、王賢)曾創作《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1Q84》等暢銷作品,連續6年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在9日揭曉的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名單中,再次與之無緣,被媒體稱為“最悲壯”的入圍者。

  這位新作總會在日本掀起搶購狂潮的暢銷書作家,為何總與諾獎失之交臂?而自1989年《挪威的森林》引入中國以來,村上春樹為何在國內讀者心中一直熱度不減?9日,記者專訪了村上春樹作品的中文譯者——翻譯家林少華。

  為何總是“悲壯的入圍者”?

  連續6年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村上春樹卻一直與諾獎無緣,因此被媒體評為“最悲壯”的入圍者。日本知名文藝評論家黑古一夫先生評論:比較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蛙》而言,村上的《1Q84》缺失了文學作品的批評性。因此,莫言獲獎理所當然,村上恐怕永遠要停留在候補者的位置了。

  林少華説,今年村上被提名的短篇小説《失去女人的男人們》,又回到男女之間心理和感情糾葛問題,仍是弱化了批評性。“看來,政治體制考量不是他的強項,追究個人心靈的深度與廣度、追求人性中那些難以言喻的微妙關係,才是村上春樹的強項。”

  “村上春樹”為何在中國魅力不減?

  《挪威的森林》被翻譯引入中國已有25年,其間這位日本作家的作品在中國一直暢銷不衰。據了解,截至今年5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41本“林譯”村上作品,已達630萬冊之多。

  村上作品為何能一直在國內讀者中受到熱捧,村上自己曾解讀,“故事有趣”和“文體具有普世性滲透力”。而作為長期翻譯村上作品的譯者,林少華總結主要有兩點:

  首先是符合中國社會轉型期以城市青年為主體人群在情感和心靈上的需要。人們生活富裕了,人際溝通不暢等原因卻帶來孤獨感、失落感、無奈無力等時代社會病,年輕人需要獲得一種釋放。

  林少華認為,當下國內一些作家的作品卻很難滿足城市青年的這種需求。“它們要麼是燈紅酒綠的場面,要麼是光怪陸離的題材,缺乏心靈上的溝通與滲透。恰在這個時候,村上春樹的作品‘乘虛而入’了。”

  林少華認為,村上春樹作品中別具一格的語言風格,也是其吸引人的獨特之處。“文學貴在陌生美。村上作品的語言與其他日本作家,甚至一些歐美作家都是不同的,滿足了當下大批城市青年人亟須獲得這種審美愉悅的需求。”

  村上曾説:“魯迅是最容易理解的”

  據林少華介紹,村上的短篇集《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中有一篇叫《完蛋了的王國》,其中的男主人公Q氏身上卻發現了魯迅文學的基因。村上認為,這個“Q氏”與魯迅筆下的阿Q有著“偶然一致”。在日本拜訪村上春樹時,村上曾這樣對林少華説:“也許魯迅是最容易理解的。因為魯迅有許多層面,既有面向現代的,又有面向國內和國外的,和俄國文學相似。”

  村上在他的文章中還表示:“魯迅的《阿Q正傳》使得魯迅本身的痛苦和悲哀浮現出來,這種雙重性賦予作品深刻的底蘊。魯迅的阿Q具有‘一刀見血’的活生生的現實性。”

  林少華説,一個人能夠理解另一個人,無非是因為心情乃至精神上有相通之處。所以,村上的Q氏同魯迅的阿Q的“偶然一致”,未嘗不是這一意義上的“偶然一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