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現代農業的引擎,在哪?

  • 發佈時間:2014-10-09 08:33:34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本報8月1日刊發《我省對34個縣(市)取消地區生産總值考核》報道,引起讀者廣泛關注。這34個縣(市)中,22個屬農産品主産區,12個屬重點生態功能區。而34縣(市)外的地區,並未取消GDP考核。新的政績指揮棒,將産生怎樣的導向作用?各縣(市)又如何因地制宜,走出適合自己的區域發展道路?本報記者分別前往建甌、大田、石獅這三個分屬不同功能區的縣(市),看看它們給出的答案。

  前段時間,建甌市通濟街道東溪村黑牡丹無籽葡萄園裏,園主吳富滿忙著對葡萄進行剪枝,為二次挂果做準備。

  吳富滿説,葡萄一次挂果採摘後進行技術處理,當年11月第二季葡萄就能成熟上市,平均畝産量達400多公斤,每畝可增加經濟效益約1萬元。這項技術由建甌市農業局經作站站長詹小敏去年研究成功,今年開始推廣,廣受歡迎。

  近年來,建甌市大力推廣葡萄標準化生産,通過各種現代農業技術提升品質,提高競爭力。葡萄産業的發展提升,是農産品主産區建甌市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縮影。

  中國竹子之鄉、中國錐栗之鄉、中國根雕之都……建甌這個素有“綠色金庫”之稱的閩北城市,擁有諸多此類美譽。竹林面積130萬畝,毛竹立竹總數2.2億株,年可供商品竹2450萬根,鮮筍26萬噸,竹林面積、立竹數、年採伐量和鮮筍産量均居全國首位,這是建甌主打的資源優勢

  當年尚未取消農業稅時,建甌憑藉其農業強勢地位,財政收入在閩北位居前列。取消農業稅之後,由於第二産業薄弱,財政收入一下子塌了下去。此後,科技助力,農林加工業在建甌得到快速發展。

  竹業崛起

  “與樹木相比,竹子生長週期短,一年成材,三年可伐。借助高科技手段,整個竹産品的加工生産週期甚至可實現碳的零排放。”建甌市林業局副局長林子旺説。

  竹産業的低碳之路,在建甌漸成氣候。建甌的竹加工企業,過去以竹筷、竹籤、竹簾等初級加工産品為主,現在則有竹膠板、重竹地板、竹刨切單板、竹漿紙、奈米改性竹炭、竹炭纖維等高附加值産品不斷涌現。

  在福建雙羿竹木發展有限公司車間內,將竹板材放在流水線到噴塗完畢,兩名員工僅用了幾分鐘。這家成立於2010年的公司,去年底,建設了自動化噴塗生産線項目。噴塗車間的員工由原來的20多人,降到現在的三五個人,生産效率提升了60%。

  技術升級,也帶動了産品的升級。雙羿公司業已由過去生産較為單一的粗加工産品,到科技含量較高的竹膠板、竹地板,再到現在工藝流程更為複雜、更為環保的竹制傢具、竹餐廚等竹工藝品,完成了産品的二次升級。

  在建甌市郊的“中國筍竹城”,省級筍竹産品品質檢測中心已經封頂,正在進行設備調試。“以往做樣品檢測要去浙江安吉,每個要600多元,耗時耗錢耗力。等檢測中心建好,就方便多了。”建甌市科技局局長林輝説。

  在“中國筍竹城”工地上,雲智慧竹産業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正抓緊建設。孵化器將入駐宏遠集團竹纖維技術研究中心、泉州市華銳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等團隊,一批新企業將從這裡起步。

  不久的將來,“中國筍竹城”將發展成為集筍竹加工、産品貿易、資訊交流、竹業科研、休閒旅遊于一體的新興産業城。

  酒企技改

  由傳統農林業延伸出的釀酒産業,也是建甌的重要産業之一。省白酒研發中心、國家工業微生物發酵技術白酒研發基地先後落戶建甌,增強了酒産業技術創新與科研成果轉化的能力。

  以福矛集團為例,除傳承傳統釀造工藝,生産醬香型白酒外,它還研發生産濃香、米香、兼香型白酒,吸引不同的消費者。福矛酵母菌成功搭載神八、神九、神十飛船,進行太空育種試驗,福矛集團由此成為中國唯一有酵母菌三度進入太空的白酒企業。

  “我們正著力打造年産能2萬噸、銷售産值超100億元的海西最大的生態醬酒工業園區。”福矛集團總經理武遠航説。

  目前,建甌生産酒的企業有上百家。隨著福矛等企業技改擴能的快速推進,建甌酒産業駛入發展高速道,獲得省市兩級的高度重視。福矛集團技改擴建項目被列入福建省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入選福建重點建設和培育的“百千億元”消費品工業中重大項目名單,同時也被納入南平市打造千億食品加工業集群的發展藍圖。

  “GDP考核不做硬性要求,意味著我們需要一種更和諧、更科學的發展方式,需要發揮自身優勢,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轉型、發展。而建甌這些年的發展思路,和省裏要求是一致的。”建甌市委書記余建坤表示,取消GDP考核後,建甌市更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提升發展的綠色水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