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接力”成就美麗山村
- 發佈時間:2014-10-09 07:31:16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于洪光呂兵兵通訊員潘偉
9月中旬,秋意已濃,走進山東濰坊青州市王墳鎮東乖場村,映入眼簾的是鋪天蓋地的綠色,涌入鼻息的是濃郁醉人的果香。沿著新修的水泥路信步前行,一片片果林依次出現在眼前,桃林、柿子林、棗林、山楂林、核桃林,宛如走進了花果山。
“山頂松柏戴帽、山間果樹纏腰、山下梯田環繞,村莊就嵌在其中,美不勝收;林茂果香還換來了真金白銀,一年1.2萬元的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大部分來自這片花果山。靠著這‘村美民富’,村莊先後被評為山東省生態綠化示範村和濰坊市文明村。”村黨支部書記付好玉説。
付好玉説,東乖場村能有今天的美景和好日子,靠的是近20年來全村人造綠、護綠、養綠的“綠色接力”行動。原來,該村地處青州西南山區,全村只有158戶556人。1996年以前,漫山遍野只長茅草,村裏空守著420畝地、6000多畝荒山,連飯都吃不飽,是遠近聞名的窮村子。
上世紀80年代後期,青州開山賣石之風盛行。王墳鎮許多村子的村支書認為,讓村民富裕起來最重要,打算聯繫承包商,開山賣石,迅速走上致富路。
“靠山吃山,當時周邊幾個鄉鎮都在開石頭賣錢,我們也很眼饞。我們四處諮詢,鎮上的幹部説,開山賣石是急功近利,實際上是毀了子孫後代的家園。我們召開村委會和黨員會議,大夥兒否決了開山賣石的想法,開始在開荒山種果樹上想辦法。”付好玉説。
然而,東乖場村當時所有的山地都是分成小塊兒,然後免費分給村民,大家都不上心,加上不知道明年會分給誰,村民怕種了果樹也白種。
只有改革創新才有出路。1996年,這個小山村敲響了青州市荒山拍賣承包的第一槌,決定將荒山拍賣到戶,然後用村民包山的錢修路,建水塘,管理山林。120戶村民從村集體取得了5000多畝荒山的開發使用權。
今年60歲的村民吳平舉,包山之前,全家5口人靠著一畝多貧瘠的山間田地生活。“一年忙完,打的糧食還不夠吃的,孩子撿別人家的冰糕棒吃,這會兒想起來,心裏還不是滋味。”吳平舉説。在村裏號召包山開荒的時候,吳平舉決定試一下,他拿出所有積蓄,又找親戚朋友,湊了1000元錢,包下了一片山地。
“當時咱心裏也怕,這荒山包下來,不讓賣石頭,一旦種不好,怕是血本無歸。”吳平舉説。最終,在村幹部的指導下,他選擇了種植旱作番茄,由於是山地,光照好,晝夜溫差大,所以格外好吃,當年就賣了6000多元錢。承包後的第五年,吳平舉家就翻蓋了原來的房子,住上了嶄新的大瓦房。
如今的東乖場村,所有荒山全部綠化,土層薄的地方,鎮裏統一種防護林,土層厚的地方,村民都種上了果樹。經過18年堅持不懈的生態治理,全村6000多畝荒山全部披上了綠裝,森林覆蓋率達到86%,地面林草覆蓋率高達97%。村民趙世國告訴記者,今年山裏的核桃大豐收,他家鮮核桃收了6000多斤,鮮果賣8000多元,去了殼1斤9元能賣1萬多塊錢。
綠山變成了“金山”,村莊面貌也變了樣。村內新修的水泥路就勢蜿蜒而上,乾淨整潔,四合院、二層小樓鱗次櫛比,沿路而建。晚上,村內燈火通明,健身廣場上人頭攢動,勞作了一天的人們在這裡吹拉彈唱,健身休閒,小山村一派歡樂祥和景象。
而且,東乖場村正享受著綠水青山的豐厚回報。因為沒有污染企業,水質、土壤、空氣環境均未受到污染,成為工商企業、新型經營主體眼中的投資寶地,生態資源變為後發優勢,帶動了有機農業和鄉村旅遊的蓬勃發展。
仰天農莊有機農業示範園始建於2009年,整合流轉了東乖場和西乖場兩個村的320畝土地,建設了30個高溫棚,新打機井1眼,建設水池1座,鋪設供水管道1800米,新修生産路800米,目前達到了年産有機蔬菜、小雜糧2400噸的能力。示範園以“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産、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産業化經營”為發展目標,生産的有機蔬菜供應到青島、濰坊、北京等地,已被列為濰坊市有機農業重點示範園區。
“農閒的時候,就能到園區內來打工,一年下來也有七八千塊,這又是一筆大收入。”趙世國説。
鄉村遊、採摘遊等日漸興旺。在東乖場村的東山上,村民付學勇經營著一家名為紫荊山莊的農家飯店。飯店裏有8個能容納10人的小亭子,分佈在山坡上。飯店有自己的菜園,從農戶家裏收購散養的土雞,冬天菜園斷菜時就從村裏的蔬菜基地購買有機蔬菜。
“這裡的土雞很香,野菜餡包子和蔥油餅特別好吃,我們全家一個月怎麼著也得來一回。”正在用餐的青州市民陳文博説。
現在,付學勇經營的山莊整天客人不斷,遇上星期天和節假日更是忙不過來,一年的保守收入也有15萬元。
“有機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發展,讓東乖場人看到了新的發展前景。這些,都要感謝綠色的饋贈,感謝近20年來全村老少爺們兒的‘綠色接力’行動。”付好玉感慨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