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創業兩不誤

  • 發佈時間:2014-10-08 04:59:4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2014小微企業文化創意創新創業論壇”在北京舉辦,活動旨在推動文化創意領域的創新,促進文化創意領域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論壇提倡的創新創業精神,與近日中央再次部署的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舉措相契合。

  不過,筆者也聽到一種觀點,認為讓那些剛剛創立的小企業與創新創造融合,甚至寄望其承擔創新發展重任,似乎勉為其難。實際上,這種認識有失偏頗。大量的案例證明,不僅創新可以推動創業,創業也能激發創新。

  在穩定的經濟運作中,大企業貢獻了大量創新成果。但那些具有顛覆性、轉折性的創新行為,常常出現于一些初創小型企業甚至微型企業。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需首先分清兩個概念——“創新”和“創業”。在筆者看來,二者密切相關,但內涵不同。一般而言,創新可在既有企業中實現,也能通過另起爐灶組建新公司完成;創業則大多是從無到有。創業和創新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在大企業裏,創新一般先通過實驗室內的小規模研發,待試驗成功後再批量投放市場,形成規模經濟。這種“小心翼翼”的舉措可能造成“放不開手腳”的弊端,造成約束和激勵的二律背反。一方面,大公司的內部創新常常受到軟預算約束的限制,有時無法迅速做出結構優化調整;另一方面,大公司往往礙于風險的考慮,無法為創新者提供足夠多的報酬,激勵其將創新進行到底。因此,大企業産生顛覆性的創新成果並不容易。

  與之相對比,這樣的障礙在初創企業中或許少一些。在創業實幹中,創新激情得到充分彰顯。這不由令人想起斯坦福大學曾經發生過的一個故事。當年,斯坦福在校生楊致遠和同學編寫了一個搜索器程式,放于校園網上,吸引了很多學生的關注,卻遭來學校管理者的抱怨,説是造成了網路擁擠。楊致遠只能走出校園,創立了一個小公司,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著名網際網路公司“雅虎”。

  如今,不少大公司願高價收購小公司的技術和産品,政府部門也適時制訂和推出了不少優惠政策,這都進一步改善了創新創業者的環境:如果説贏得風險投資是創業初步成功的標誌,獲取政府支援則是創新得以發展壯大的催化劑。因此,在政府不斷鼓勵社會創新創業的背景下,更加有效地支援創新形式下的創業,應成為政策推動完善中小企業發展的新課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