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黃金周旅遊 肥水為何外流

  • 發佈時間:2014-10-07 14:02:3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一黃金周行將結束,在這幾天裏,一條新聞應當引起關注:2014年我國旅遊貿易逆差將達到1000億美元,拿了個“世界第一”,大批遊客選擇把錢花到國外。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上半年入境旅遊人數下降了2.8%,國內旅遊的收入也在減少。

  十一黃金周的一些數據,似乎在為這個逆差增添注腳:九寨溝、西湖、故宮、黃山等景區的遊客明顯下降,去年十一曾出現九寨溝遊客滯留,而今年,一些遊客已經對人少感覺到“意外驚喜”了。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出境遊。首都機場一位值班經理在黃金周中期接受採訪時説:截止到目前,出行人數大約23.7萬人,其中出境遊客就達到13萬人。而廣東省十一的出境人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三成;天津出境遊的市民比去年增加了兩成……

  很顯然,國內旅遊景區正在逐漸受到冷落——儘管依舊是人山人海,但有消費實力的人群,正逐步把消費重心轉向國外,這對中國旅遊業來説,是一聲“狼來了”。出境遊和國內遊,越來越像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産品、不同的概念。差距的增加無疑是危險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國內景區風景不夠優美嗎?是因為人文景觀歷史不夠悠久嗎?顯然不是。

  其實就是因為時代變了,消費者不再滿足於擠到景點前拍張照片那樣的旅遊方式,他們開始注重休閒、購物,有了度假的概念。而國內旅遊的管理者,只滿足於人流依舊擁擠,滿足於以量取勝。因為滿足,所以沒有了改善的動力。

  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中國遊客採取落地簽乃至免簽政策的時候,國內的景區門票卻是一片漲聲,5A級景區門票平均價格達到百元以上。

  很多國家的街頭出現中文標識,旅遊業、整容業、商業在為中國遊客加班加點,各種免稅店如雨後春筍的時候,國內一些地方則在提高出行成本,甚至搞起輪渡本地人和外地人價格有別。每個人都知道,要做好生意,首先就是消除貿易壁壘,但在國內卻出現了反其道而行之的現象,製造地區間的貿易壁壘來控制人數,顯得相當不友善。

  國內遊的價格成本居高不下,可提供的服務卻乏善可陳。多年來,昂貴的住宿與餐飲、辛苦的旅行、擁堵的交通以及不透明的商品稅收屢屢被詬病卻一直未見改觀。昨天,新華社又發表文章稱:“千百個景區都在賣同樣的地方特産,旅遊商品同質化、低端化甚至‘地攤化’現象嚴重,讓人提不起購買慾望。”

  這些都讓國內遊顯得過於辛苦、乏味、不值,轉而把目光投向便宜、方便、風光迥異的國外。

  到了反省和改變觀念的時候了。需要改變的不僅是景區所在地,還有旅行社甚至其他相關的行業。如何把景區辦出特色來、如何讓可去的地方增多從而進一步分散人流、如何針對不同層次的消費人群設計提供不同的産品、如何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如何既吸引消費又控制人流?

  這些問題可能對某些管理者來講,過於高深了一點,但如果不做變化,繼續滿足於粗暴的漲價和落後的管理,那麼很有可能把更多的人“趕”到境外去旅遊,大好的市場,怕是要拱手讓人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