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見證共和國經濟歷程人民幣歷經坎坷走向“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4-10-03 13:53: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羅政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見證共和國經濟歷程 人民幣歷經坎坷走向“新常態”

  (記者羅政)時光荏苒,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走過65年的歲月。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從一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到掙扎中摸索前行,從被譽為“世界奇跡”的高速發展到進入理性回歸的轉型期,人民幣——共和國經濟歷程的“親歷者”,也歷經波折坎坷,走向“新常態”。

  走向世界的人民幣

  9月29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宣佈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對歐元的直接交易,人民幣國際化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

  中國人民大學編制的“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顯示,截止到2014年第二季度,該指數值為1.96,比2013年末的1.69提升16%,而在2013年初,該指數值僅為0.92。

  近年來,隨著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幣值的國際認可度不斷提升,在新的經濟格局中,人民幣不斷尋找突破口,成為世界貨幣體系中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

  央行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3.2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9.5%。據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統計,人民幣已經取代歐元,在國際貿易融資中成為第二大最常用貨幣。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認為,“自貿區賬戶”這一平臺,為未來大踏步地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設施環境。“隨著自貿區賬戶的暢通,我們將上演一齣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戲。”孫立堅説。

  走向虛擬的人民幣

  從1998年招商銀行首家推出網上銀行業務,到2004年支付寶“橫空出世”,再到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隨著我國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人民幣也向著“虛擬化”的方向演進——10多年前中國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存摺”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儲蓄卡、信用卡,甚至僅僅是PC端和手機端的賬號密碼。

  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最新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網路、手機和非接觸式支付的年度交易金額將達25000億美元,並在2019年達到47000億美元。而目前,中國線上零售商阿里巴巴佔全球B2C和C2C交易量的20%。

  如果僅僅隨身攜帶一部手機出門,是否能夠順利度過一天呢?物趣網CEO錢泰銘近期就做了這樣的嘗試,“無論是購物、交通還是就餐,都沒有問題。”他告訴記者。

  匯付天下有限公司總裁周曄認為,無論是交易的總量、産品的種類,還是用戶群的規模來看,中國的支付行業都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以超過5億並且仍高速增長的手機網民為依託,隨著應用場景和數據服務的創新發展,人民幣的虛擬化時代或許已經到來。

  走向民間的人民幣

  如今,在大陸首富的排行榜上,民營經濟的代表人物笑傲群雄。馬雲李彥宏王健林……這些名字的背後,恰恰是一曲時代變遷、個人奮鬥與價值創造的交響。

  2014年半年報顯示,工商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規模已達6757億元,戶均資産規模達1719萬元,而招商銀行的戶均資産規模更是達到了2267萬元。

  “中産階級理財”同樣增長迅速。據業內人士介紹,100萬元投資門檻的信託産品規模和普遍5萬元起售的銀行理財産品規模均已經超過12萬億元。

  盛大資本副總裁葉蕙芳認為,在網際網路金融方興未艾的今天,“草根理財”正爆發出蓬勃的生命力。僅一年多時間,餘額寶的規模就已經突破5000億元;P2P、眾籌等網際網路金融新模式的追捧熱度有增無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