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限進”牽動國際棉價
- 發佈時間:2014-09-29 19:30:33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國家發改委宣佈,將暫停儲備棉投放,並將2015年棉花進口量下調到89.4萬噸,同時不再增發進口配額,引導國內紡織企業更多地“消化”國産棉。分析認為,國內紡織企業對國産棉花的有效需求客觀存在,國際棉花供需相對寬鬆,價格處於低位。
為避免國內棉花價格大幅跳水、出現大面積“滯銷”問題,9月22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和市場調控”新聞發佈會表示,將暫停儲備棉投放,且明年不再增發棉花進口配額。
美國原預計2014/15作物年中國自境外進口棉為800萬包,而此次下調後的進口量僅為美國政府預估值的一半;而法國興業銀行則將中國棉花進口預估下調至560萬包。受此消息影響,國際期棉價格紛紛下跌。
國內棉花需求企穩回升
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劉小南當日向媒體表示,為使國內棉花價格保持穩定,發改委決定:一是暫停儲備棉投放,給新棉的收購、銷售和加工留出空間。9月份新年度開始後,官方已經停止儲備棉的投放。二是將把明年棉花進口量下調至89.4萬噸,此為按照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最低關稅進口配額。除此之外,中國明年不再增發進口配額,並引導國內紡織企業多使用國産棉。
棉花産業分析人士認為,明年國家發改委將棉花進口配額縮減至對WTO承諾的最小數額合情合理。“連續三年的高價買棉使得中國國家物資儲備系統庫存堆積,與此同時,還要維持收購價格以免農民放棄棉花種植。發改委不能一直囤積下去,他們必須想方設法賣掉國家儲備棉。”
據悉,2011年以來,針對棉花市場大幅波動,中國開始實行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以穩定國內棉花生産。然而,隨著國際市場棉花價格持續走低,棉花進口成本大幅低於臨時收儲價格的矛盾日益突出,國家收儲壓力急劇增大,市場活力減弱。
劉小南表示:“初步預計我國今年棉花的實際産量在650萬噸左右,比上年減少50萬噸。然而從需求來看,由於實行目標價格改革以後,棉花價格由市場形成,國際國內棉花市場的聯動性增強,內外棉的差價將進一步縮小,這樣一方面有利於遏制用化纖來替代棉花的趨勢,另一方面棉紗進口的趨勢也可能得以減弱。因此我們預計國內棉花的需求會比上年度企穩回升。”
發改委預計,新年度棉花的需求量有望維持在850萬噸左右,比上年度增長50萬噸左右。這樣計算,中國國內的産需缺口是200萬噸,比去年增加100萬噸。
專家指出,總體來看,國內紡織企業對國産棉花的有效需求是客觀存在的。國際上棉花還是産大於需的情況,供需相對寬鬆,價格處於低位。
國際棉花價格進一步承壓
中國計劃削減明年棉花進口量,這對希望棉價持續反彈的美國農戶帶來不小衝擊,加劇因政策調整或將波及全球貿易,遏制市場需求的擔憂。
近日,法國興業銀行也在一份報告中稱,中國棉花政策對進口的限制遠超預期。報告預計,2014/15作物年中國棉花進口量將降至10年低位130萬噸,不及上年的一半。
美國農業部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棉花庫存佔全球棉花庫存的一半還多。預計明年中國不但最低限度進口免稅棉花,而且還要著手處理大量國家儲備棉。受美國大豐收影響的全球棉花價格將進一步走低。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上半年進口棉花同比大幅縮減42%,至140萬噸。今年前8個月累計進口棉花188萬噸,同比減少38%。
伴隨庫存堆積,除了減少進口量,中國棉花的種植面積也在不斷縮小。中國棉花網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今年的棉花種植面積較去年減少12.5%,至420萬公頃。
北京東方農産品貿易諮詢公司分析師馬文芳指出,中國國家儲備棉數量過多,這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最終結果也不盡如人意。
與此同時,伴隨著發改委減少庫存,國內棉價預期將持續下滑,銀行擔憂相關貸款面臨的風險加劇,國內商戶收購棉花將難以獲得銀行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