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8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老年人理財更要防陷阱

  • 發佈時間:2014-09-29 05:34:34  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時下,市場上各種理財産品五花八門,消費者熱情高漲,其中不乏老年人的身影。然而,在理財過程中,老年人最容易受傷,生活中常見老年人拿出積蓄 “投資理財”卻被“算計”的案例。為此,理財專家提醒,消費者應增強參與投資理財的風險意識,特別是老年人,理財更應“穩”字當先,吃餡餅更要防陷阱。

  原本想買收益高一點的産品,沒想到卻掉入 “存單變保單”的陷阱。63歲的省城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去年底,她拿5萬元現金去銀行存定期,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她,定期存款收益很低,可以考慮買點理財産品,並介紹了幾款。王女士被“高收益”誘惑動了心,將5萬元現金全部購買了理財産品。過了一段時間,女兒、女婿回家探親,王女士提起購買理財産品的事,女兒看過交易憑據後才發現,媽媽買的根本不是銀行理財産品,而是一家保險公司的10年期保險。

  “通常情況下,老年人一般都小有積蓄,又缺乏收入渠道,再加上對理財不了解,缺少風險意識,很容易被迷惑。”省交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王女士雖然被“忽悠”,但至少買的是正規的保險産品,而現實中,金融行騙手段不斷翻新,騙子防不勝防,常有老年人陷入非法金融活動的陷阱。

  這位負責人介紹,不法分子常以發送小禮品、請吃飯等小恩小惠作誘餌,並承諾以獎勵、積分返利等形式給予高額回報。起初還能按時足額兌現,一些老年人因此深信不疑,不斷追加投資,這些錢就被用來兌付先前投資者的本息,等達到一定規模後,不法分子轉移資金,攜款潛逃。還有一種常見形式是非法集資披上貌似合法的“外衣”行騙,不法分子能出具完備的工商、稅務等手續,租用豪華場地充門面,騙取信任,然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進行違規融資性宣傳、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放貸等,甚至採取發展“下線”的獎勵措施,鼓勵老年人帶新人參與,一旦投資失敗或資金鏈斷裂,投資者將血本無歸。

  即使是正規的金融機構發行理財産品也存在問題。最常見的是風險提示不足,許多理財産品的介紹説明中沒有醒目、通俗的提示説明此産品可能存在的風險。其次,銷售中過分強調“預期收益率”,容易誤導投資者以為真的能賺那麼多。資訊披露機制不完善也容易導致盲目購買,目前,許多理財産品透明度較低,在具體投資方向、對象以及運作狀態等方面資訊披露嚴重不足。大多數投資者往往基於對銀行的信任而購買理財産品,很難對産品的缺陷或合理性做出專業的判斷。有的理財經理為完成任務,容易誇大收益,隱藏風險,使投資者盲目購買。

  “理財本身就是收益與風險的合體,餡餅和陷阱同時存在很正常。如何區別二者,關鍵在於能抵得住誘惑。”山西金納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付承榮認為,首先要端正心態,理財不是投機,更不是賭博,希望一夜暴富不現實。同時,要有一定的理財知識,了解理財産品的性質、所處的行業動態、資金流向及風險控制等。老年人理財,要儘量選擇正規金融機構,選擇國債、貨幣型基金等穩健型理財産品,切勿盲目跟風,在看不準、摸不透的情況下不出手。不要把全部資金投入理財産品中,應留存一定比例的應急資金以備不時之需。

  本報記者 張 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