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參與投資門檻設為50萬元

  • 發佈時間:2014-09-27 14:31:11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王欣)在滬港通試點辦法亮相的同時,上交所昨天還發佈了《上海證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該指引要求,參與滬港通的投資者的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産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

  投資者需接受綜合評估

  該指引規定,投資者應當根據港股通投資者適當性條件及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審慎決定是否參與港股通交易。

  券商與個人投資者簽署港股通交易委託協議前,應當對個人投資者是否符合投資者適當性條件進行核查,對個人投資者的資産狀況、知識水準、風險承受能力和誠信狀況等進行綜合評估。券商應當確認以該投資者名義開立的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産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其中不包括該投資者通過融資融券交易融入的資金和證券。券商還要通過評估問卷等方式,對個人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並向個人投資者明確告知評估結果、留存評估記錄。

  同時,券商還需要確認個人投資者不存在嚴重不良誠信記錄,也不存在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業務規則等規定的禁止或限制從事港股通交易的情形。券商要向投資者充分告知參與港股通交易的主要風險,提示其審慎參與港股通交易,並要求其簽署港股通交易風險揭示書。

  重視港股五大風險

  滬港股試點初期,給個人投資者設置的參與門檻是50萬元,這意味著將大量境內個人投資者擋在了滬港通門外。

  對此,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認為,由於滬港兩地市場存在諸多差異,許多在內地市場適用的投資邏輯在香港市場可能並不適用,內地投資者在投資港股時需要更多地考慮五方面風險:

  一是企業經營情況與投資風險。香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對股價走勢的影響往往大於A股上市公司。虧損企業以及業績大幅下滑企業,通常面臨較大的股價下跌壓力。內地炒作績差股的邏輯在香港市場通常不適用。而且,港股針對連續虧損企業並沒有類似于A股市場以“ST”標識的特別處理,平時對上市公司基本面關注不夠的內地投資者在買賣港股時可能會因此而承擔更大的風險。同時,境內個人投資者對香港上市公司的了解和理解也存在著天然的劣勢。

  二是部分港股流動性較差可能帶來的風險。與A股相比,港股通標的股票成交金額、換手率均偏低,12%的個股日均換手率不到0.1%。因此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需特別關注其成交量、換手率等流動性指標。如果大量買進不活躍的股票,可能面臨長期無人接盤的窘境。

  三是投資低價股可能面臨風險。香港市場上,市場化的發行制度降低了殼的稀缺性,炒作低價股的風氣也不盛行。港股市場的“仙股”常常由於業績差鮮有人問津,成交清淡,股價長期低迷。如果內地投資者用炒作A股低價股的思路炒作港股,可能會面臨較大的投資風險。

  四是無單日漲跌幅限制可能給投資者帶來更大的短線風險。

  五是成熟的做空機制使得高估值股票及造假公司股價有較大下行風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