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休閒發展論壇武漢舉行 專家把脈休閒發展方向

  • 發佈時間:2014-09-26 19:5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武漢9月26日電 (記者 徐金波)26日,以“休閒與城市新發展”為主題的2014中國(國際)休閒發展論壇在武漢舉行,國內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等300余人為其未來發展趨勢“把脈”。

  本屆論壇由求是《小康》雜誌社、武漢市旅遊局、黃陂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論壇以“休閒與城市新發展”為主題,從國家政策、城市發展、産業佈局和專業體驗等視角,探討城市發展與休閒産業良性互動的發展路徑。

  求是《小康》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舒富民在開幕式上説,休閒是全面小康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人民生活是否幸福的重要標誌,隨著中國不斷加快新型城鎮化佈局,休閒對於城市發展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凸顯。為此,需要從城市功能優化與産業體系支撐互動共生的視野,對休閒産業發展與現代城市功能優化、轉型、提升之間的內在關係進行再認識,從而推動休閒産業與城市發展進程實現協同演進和協調發展。

  農業部農産品加工局(鄉鎮企業局)副局長劉明國介紹,進入新世紀以來,全國休閒農業蓬勃發展,呈現出了産業規模日漸擴大,發展內涵不斷提升,發展方式不斷轉變的情況。以農家樂、民俗村、農業園以及休閒農莊四種休閒農業類型為主體的休閒産業已經成為農村地區快速崛起的戰略新興産業,不僅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率,帶動了美麗鄉村建設,而且還引導了城鄉要素合理流通,特別是吸引了城市的資金、人才等現代要素,助推城鄉一體化發展。到2013年底中國農家樂的數量已經超過150萬家,年接待遊客9億人次,帶動了2900多萬農村收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産保護專員杜曉帆就“遺産保護與城市文化”做了主旨發言。他説,五千年以來,城市與人類文明的進程相伴而行,是人類文明最豐富和多樣的表現之一,也是記載發展過程最重要的載體。文化遺産的保護並不是因其旅遊價值或經濟價值,而是因為它的內在價值和對社會的意義,特別是傳統和歷史對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歷史文化遺産的形成歷經千年,毀滅只需一天,想要再恢復是不可能的。”杜曉帆呼籲,城市的管理者或者規劃者,都應該對城市的歷史遺産有更多關注。

  著名學者、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説,人類歷史證明,休閒或者説閒暇是城市軟實力的必備前提和基礎,而城市的文化休閒離不開城市精神的沉澱。每一座城市都理應有它獨特的精神,這些精神必須有非常具體地展現方式,比如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建築風格,這座城市特有的植物形態。因此,不要濫用“文化”給城市休閒貼金。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表示,當前中國新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為中國的旅遊業和休閒業帶來黃金機遇。他建議,通過調整收入分配結構,提高休閒消費能力;壯大中産階級和休閒階層,擴大休閒消費需求;發展消費信貸,完善休閒消費環境;擴大休閒創業者和企業家層次;善休假制度,讓公眾有更多時間休息等方式,推動中國休閒産業發展。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向論壇組委會發來賀信。他指出,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國民旅遊休閒發展已經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休閒與小康社會密切相關,休閒不僅能改善和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而且圍繞休閒生活而誕生的休閒産業是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産業,休閒産業的完善不僅對推動我們城市在新時期的發展提供參考價值,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會對於休閒的認知。(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